本地
2021-03-02 04:30:00
日報

暫停開拓新地10年影響供應 港人自置居所跌至51.2%

分享:
港人自置居所比率低於富裕地區。

港人自置居所比率低於富裕地區。

港人上車難,立法會秘書處的研究報告證實,香港樓價於15年內急升近4倍,自置居所比率於2019年跌至49.8%,為20年新低,2020年全年詳細數據未齊備,雖然去年第四季回升至51.2%,但仍遠低於歐美甚至亞洲鄰近富裕經濟體系的60%水平。研究亦發現35歲以下年輕戶主比例,23年間由兩成二跌至7.6%,而2009至2019年間,私樓單位的淨增業權多由投資者持有並用作放租。報告指,提升自置居所比率中長期仍充滿挑戰,政府未來十年的私樓落成目標,年均量為1.29萬個單位,仍低於2010至2019年期間的1.35萬個實際落成量。
 

adblk6

研究分析,1997年7月,政府就其房屋政策作出重大承諾,例如將整體單位供應量大幅增至每年最少8.5萬個單位;容許選定公屋戶購買其所住的單位,而1997至2004年期間,年均有約6.23萬個房屋單位落成。供應充裕,加上亞洲金融風暴觸發樓價暴跌52%,有利市民置業。但政府在2002年11月收緊土地及房屋供應,停止拍賣土地,縮減透過填海及平整土地的開發新土地規模和無限期停建資助出售房屋。房屋總落成量於2005至2011年間暴跌57%至2.67萬個的年均單位。但當時用家仍可吸納早年落成的空置單位,令2005至2011年間的自置居所比率,維持於約53%的高水平。政府在2010年起復售居屋及開發新土地及建立土地儲備,但規劃和開發新土地至樓宇落成需時超過14年過程漫長,而2002至2011年暫停開拓新土地的負面影響,迄今仍未消退。


35歲以下置業率僅7.6%
就過去23年本地自置居所戶主特徵亦有明顯變化,35歲以下的年輕人士由97年22.1%降至19年7.6%。有調查指在19年,首次置業人士的平均年齡由18年的38歲再推遲至44歲。而60歲及以上年長戶主數目則由21.4%倍增至41.2%(53.6萬人)。但亦需留意11.2萬居於自置單位的長者於2019年活在貧窮線下,其居所的中位數價值估計為520萬元,但截至2020年底,則僅有4,500宗安老按揭申請。

研究又指,本地業主的財務狀況穩健,66%的自置單位業主在2016年已悉數償還按揭貸款,與2003年中多達22%的按揭宗數出現負資產情況,形成鮮明對比。該批業主擁有較強購買力添置單位,或作為第二個居所,供子女居住;又或作投資用途,賺取租金收入。這對跨代財富分配,或會構成一定影響。

adblk7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