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症科醫生何曉輝表示,如擠擁下跌倒時最好「打側身」,壓到胸腔的機會相對較細。(資料圖片)
南韓首爾梨泰院萬聖節派對人踩人慘劇,增至154死和149傷,事件震驚國際。在香港,有急症科醫生教路,擠擁跌倒時最好「打側身」,認為這樣被壓到胸腔的機會相對較細,而且市民不要走到太貼近牆邊。
急症科醫生何曉輝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在擠擁、驚恐等情況下,萬一跌倒最好是「打側身」,因為胸腔被壓到的機會相對較細。他解釋,通常致死原因是由於擠壓,導致胸腔未能擴張而缺氧死亡,儘管擠壓亦有機會壓傷內臟引致出血,但通常可以支持到的時間較長,亦較少會導致快速死亡。
胡詠儀:勿走近牆邊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就指,若遇人多擠擁情況,最好保持冷靜及直立,就算東西跌在地上亦不要執拾,她建議市民在擠擁下,不要走到太貼近牆邊,並舉例指外國曾有例子,因為牆身硬會增加因擠壓導致的傷亡機會,並指市民在參與這些活動前,應先了解活動環境以及可容納人數等,再決定是否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