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港一場特大黑雨,反映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竣。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將於下月底在杜拜舉行,峰會前夕,香港樂施會發佈《亞洲氣候變化適應行動—城鄉社區案例集》,將包括香港在內的8個不同社區,因應氣候變化問題而作出的適應措施,總結為具參考價值的經驗,準備交予峰會的相關會議作討論。該會期望案例集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氣候適應的經驗,改善氣候公義。
倡迷你倉免費供劏房戶暫存物品
其中香港的案例包括劏房戶,他們居住在狹小的環境,夏天因省錢而不隨便開冷氣,焗在不通風及酷熱的環境。樂施會倡議政府應研究開設更多共享空間,該會同時亦與迷你倉合作,讓劏房戶免費將家用物品暫存,騰出他們的居住空間,改善環境及健康。
香港以外的另一個例子為尼泊爾Baitaidi山區,當地近年的暴雨較以前頻繁,強度愈來愈高,增加了山泥傾瀉的風險,而不穩定的降雨和高溫天氣亦影響農作物收成。樂施會與當地專家合作,研發適合當地使用的山泥傾瀉預警手機應用程式,並積極推廣,讓居民能及早知道高山泥傾瀉風險的地點,藉以避開危機,減少人命傷亡。
案例集將交各國代表商討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形容,氣候變化引起氣候公義問題,「我們經常提出的一個觀點,就是在溫室氣體排放量方面,責任最少的社區和群體,卻在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方面,承受了最大的影響,付出巨大的代價。」她呼籲各國要履行承諾,減少排放,並提供資源協助脆弱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案例集將交予聯合國氣候峰會相關的會議,向各國代表分享及商討。
除發布案例集外,樂施會正於將軍澳廣場舉辦名為《知天知地:樂施會氣候變化攝影展》,展出於上述地區拍攝的作品,讓公眾對亞洲區內不同社區,面對氣候變化問題及如何適應氣候有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