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10-31 06:00:00

永別 金庸

分享:

【俠之大者最終回】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在武俠世界走過不朽一生,昨午在香港養和醫院辭世,享年94歲。金庸寫下的15部膾炙人口武俠小說,讀者遍及全球,被譽為「廿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回望過去,金庸早年坦言從無奢想自己的作品家傳戶曉,只希望自己去世後一、二百年,仍有世人閱讀其著作已感心滿意足。

 

金庸1924年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8歲時,父親將報章的連載小說《荒江女俠》留起讓金庸閱讀,培養他對武俠小說的興趣,直至中三時初涉寫作,與同學合作出版《獻給投考初中者》的參考書,結果在浙江、江西及福建大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總結金庸所作的14部著名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對聯,在「對聯」之外的還有一部短篇小說《越女劍》。

金庸與武俠小說「結緣」,要由1955年2月說起,當時他在《新晚報》連載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直至1972年9月在《明報》完成連載《鹿鼎記》封筆。整整17年間,他筆耕不輟,創作15部中長篇小說,包括膾炙人口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其後更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版本,傳頌多國;最新的一套《射鵰英雄傳》英譯本、首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今年2月在英國出版,預計將分12年出版。金庸早年受訪時笑言,15部作品猶如他的「15個囝囡」,本本都喜歡,無分彼此,「小說本身我寫得幾好㗎,小說主要寫人嘅性格,要使人感動,我覺得我兩者都做到………我描寫人物嘅性格,描寫得好好,有啲人物我相信能夠傳落去。」

金庸在寫作方面貢獻非凡,亦是華人世界中出色的報人,他於1947年大學畢業後受聘於上海《大公報》,翌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金庸被報館調派來港,1952年又調任《新晚報》副刊編輯。1959年,金庸以寫武俠小說賺來的稿費積蓄8萬元,聯同舊同學創辦《明報》,至89年卸下社長職務,擔任集團董事長,93年退休。在政治方面,查良鏞曾任《基本法》起草委員,在1988年與查濟民提出「雙查方案」,但被指過分保守,阻礙民主發展。到1989年六四事件後,他辭去基本法草委等職務,淡出政界。

另外,在小說中寫盡世間情的金庸,一生經歷三段婚姻,1948年與杜冶芬結婚後離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朱玫,育有兩子兩女;至1976年與朱玫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迎娶年輕29年的林樂怡為妻。金庸曾對朱玫深感愧疚,說「作為丈夫並不很成功」。
 

adblk6

倪匡:著作流傳後世更有價值!
金庸兒子查傳倜曾於父親92歲大壽時透露父親身體很好,只是腿不大好,大部分時間留在家裡,但父親感謝廣大金庸迷的祝福。對於金庸離世,多年好友倪匡昨晚接受本報訪問時,起初亦不敢相信,「傳過好幾次啦!冇次真!」及後他表示:「我哋大約半年前見過面,當時唔覺佢有唔妥。其實知道佢兩、三年前開始有長期病患,咩病就唔清楚,應該係老人病。老人家有病都好正常吖!都九十幾歲人咯。我都差唔多啦。哈哈哈哈!」他認為,人始終有離世的一日,毋須感到可惜,最重要是,金庸著作流傳後世,「十幾部作品,我到依家仍經常翻閱,精彩!」金庸另一好友、著名導演張紀中稱,「先生不會走遠,武俠永存人間!」

著名作家陶傑表示,受金庸啟發而堅持寫作至今,形容對方是中國近300年來最傑出的文人,一生的成就不止在小說創作,在報業的貢獻亦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表示,金庸的三點堅持,包括要有原則、有分寸和有底線是最值得敬佩及學習。

金庸小說多被拍成電影、電視,筆下的江湖人物大多曾登大銀幕,其中曾飾演《神鵰俠侶》楊過的藝人劉德華說,當年成立「天幕」的創業作《91神鵰俠侶》也是金庸將其小說作品《神鵰俠侶》給他的電影命名,他又指,一直以來都有關心金庸的身體狀況,「他的離世絕對是武俠世界的一個大損失,捨不得他走!願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節哀。」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