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中綫紅磡站獨立調查委員會昨續聆訊,由委員會及港鐵委聘的專家證人作供,其中港鐵的獨立項目管理專家Steve Huyghe說,沙中綫工程的監督有很大改善空間,而港鐵及總承建商禮頓、設計顧問阿特金斯更「欠缺有意義的溝通」,至今各方對紅磡站月台(下圖)連續牆的設計及竣工情況理解仍有別,證明當年施工根本無溝通好,對此感到「難以想像」。
Huyghe提出多項關於工地人員巡查及工程紀錄的改善方法,包括未來要採用電子紀錄,亦應將不同圖則及工程紀錄放在同一地方,以及應就工程類別及性質設立監督工作手冊,增加工程的透明度,及讓工程人員及監督人員了解注意事項。而禮頓亦有責任於工地全日及持續監控所有鋼筋及螺絲頭的接駁和安裝。
委員會專家證人Steve Rowsell亦認同,當鋼筋螺絲帽接駁工序進行時,監督人員應於該段時間監督,即場協助工人解決問題。他又指,政府現雖設立項目督導委員會,但應再成立一個更高層次的管理局,由政府人員及非政府專業人員參與。
早前有傳媒質疑,Huyghe曾與港鐵有合作關係,擔心會影響獨立專家證供的可信性。委員會今早澄清,Huyghe雖是CORE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創辦人,但過去及現在未曾是港鐵的承辦商,亦非香港鐵路改善工程的承建商。

沙中綫紅磡站調查委員會昨在前荃灣裁判法院續訊。(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