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市驚傳7人感染「鸚鵡熱」,其中1人死亡。麗水疾控中心昨通報,當地自上月9日起先後報告7宗人類感染鸚鵡熱個案,患者症狀包括畏寒、發燒、全身乏力、劇烈頭痛、全身肌肉疼痛,以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紺、煩躁、重症肺炎等。截至昨日,其中5名患者已痊癒出院,1人臨床症狀消失但仍留院觀察,1人因本身患有嚴重基礎性疾病,醫治無效死亡。疾控中心已撲殺患者家中的家禽,對屍體作無害化處理,並對患者住所、禽舍、家禽散養地等相關場所全面消毒。
25%酒精可將鸚鵡熱衣原體滅活
麗水疾控中心指出,鸚鵡熱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人禽共患傳染病,最初主要是玩賞鸚鵡者感染,故名為鸚鵡熱。鸚鵡熱主要經鳥類傳播,包括鸚鵡、長尾鸚鵡、相思鳥、金絲雀、鴿子、海鷗等,鴨等家禽也可成為傳染源。人類易受感染,感染後不一定產生免疫力,常見復發個案,亦可能再度感染,而疫苗接種效果並不理想。25%乙醇(酒精)或40%甲醇可對鸚鵡熱衣原體直接滅活,加熱至攝氏60度10分鐘或37度2至3小時,可致鸚鵡熱衣原體喪失感染力。
央視:多數鸚鵡熱患者症狀較輕
經常接觸禽鳥及其排泄物的人士,染病風險最高。混於塵埃中的鸚鵡熱衣原體或感染性氣溶膠,可經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接觸帶菌鳥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可經破損皮膚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種途徑造成感染。患者咳出的痰亦有傳染性。鳥類之間也能透過攜帶鸚鵡熱衣原體鳥糞所污染的飼料和空氣而受感染。
央視報道,人類感染鸚鵡熱後,多數症狀較輕,常見臨床症狀為發燒、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並非烈性傳染病,故尚未納入國家法定傳染病管理。報道又指,近年安徽、重慶、北京、江蘇、浙江等地均有感染報告,但未見有人傳人的報道。
醫生:重症患者死亡率低於1%
騰訊網則引述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主管藥師鐘文指出,鸚鵡熱潛伏期一般為5至14天,但亦可能長達4周,患者主要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通常是發燒和發冷、頭痛、肌肉疼痛、乾咳和氣喘,嚴重者會引起肺炎,少數情況下會併發腦炎、心內膜炎、心肌炎、肝炎和敗血症等疾病,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重症患者死亡率不到1%。
至於預防方法,主要是切勿購買來歷不明的寵物鳥,新鳥抵家要隔離觀察2周;飼養多隻寵物鳥要盡量將鳥籠分散擺放,給牠們充足生活空間,並要經常清潔消毒鳥籠及沾有禽鳥排泄分泌物的物品,清潔消毒期間要戴口罩和手套,以及避免羽毛、塵埃和糞便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