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後通關,港人北上消費成大趨勢,惟不熟法例而攜帶受規管食物入境的數字亦大幅上升。海關表示,今年首8個月旅客攜帶非法進口食物的案件錄得逾1,300宗,其中又以生肉佔最多,逾800宗。海關指,有市民誤以為汆水的生肉允許入境。有專家指,生肉經汆水仍存細菌,細菌會產生毒素,即使再煮食仍有風險。
根據海關數字顯示,去年旅客攜帶的非法進口食物案件共有1,019宗,其中進口未經煮熟的肉類有467宗,佔46%;家禽及蛋類分別有434宗及118宗,佔43%及11%。隨著市民頻繁北上消費,並攜帶食物入境,非法進口食物的案件亦錄得顯著升幅。截至今年8月,已經錄得1,324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一倍。其中未經煮熟的肉類大幅增至817宗,佔62%,與去年全年相比增幅已接近一倍;進口雞蛋有374宗,佔28%;至於涉違規進口家禽個案則有下跌趨勢,錄得133宗,佔10%。
根據香港法例第132AK章《進口野味、肉類、家禽及蛋類規定》,旅客攜帶野味、肉類、家禽或蛋類入境而沒有原產地發證機關簽發的衞生證明書,或沒有食環署的事先書面批准,均屬違法。最高罰款港幣50,000元及監禁6個月。
旅客誤以為真空或錫紙包裝可「過骨」
海關陸路邊境口岸科副總指揮官(二)李麗儀表示,一般旅客以隨身行李攜帶食物入境,有人以行李箱盛載生肉,而生肉僅以膠袋盛載;有人以手拉車盛載雞隻;亦有以背囊盛載雞蛋。她指,其運輸方法及儲存條件均不理想,天氣酷熱容易滋生細菌,造成食安風險。
李麗儀續指,涉案人士一般並沒有以特別的方法藏起食物,估計是不清楚法例要求或被誤導,才將之攜帶入境。她指,今年的案件中,近半涉案人士報稱退休人士或家庭主婦。她又表示,有旅客誤以為以特別的方法,如真空或錫紙包裝,或者汆水,便可以攜帶入境。
食安中心風險管理科食物進/出口組衛生總督察鄧耀恒表示,食安中心會與海關交換情報,不時在各個管制站聯合執法,並安排檢疫偵緝犬在各個陸路邊境管制站協助執勤。
食安專家:汆水肉再煮熟或仍留毒素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及健康科學學系系主任陳舜宏向本報指,由於難以估計經汆水的生肉的熟透程度,若然該肉本身有細菌而未能完全消滅,細菌就會一路滋生;由於細菌有不同種類,有些細菌會產生毒素,即使市民把汆水的肉帶回家再煮熟,也不保證毒素能在高溫環境下被完全消除。
另外,不少市民會攜帶熟肉入境,他指,若食物控溫不好,或包裝不理想,細菌會以幾何級數上升。他建議,若市民購買食物,最理想是保持熱的溫度;回港後應盡快食用。
香港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表示,之前亦與相關部門開會,關注市民攜帶生肉入境的情況。他續指,接下來是大閘蟹季節,相信不少港人會從內地購買大閘蟹。對於港人北上買肉對業界的影響,他表示,由於香港的豬肉價格不算太貴,相信不會有太多市民購生肉入境;反而像山姆超市這類商店的興起,衝擊整個副食品行業。
有市民不清楚汆水肉不可入境
香港與內地交通日趨便利,不少港人選擇在口岸附近的街市買餸,生熟肉均成搶手貨。偶爾北上消費的羅女士表示,未曾試過攜帶肉類回港,自己亦不太熟悉法例,不清楚經汆水的肉可否帶回港。她指,曾聽聞有肉店會幫顧客「淥熟啲肉」。另一市民何女士表示,通常都是兩至三個月才與家人北上消費,沒有購買肉類,但曾聽聞有肉店會幫助顧客把生肉汆水,甚至以真空袋包裝。而她自己就知道汆水的生肉是不可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