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審法院。(資料圖片)
【8月22日更新】理大學生呂世瑜早前承認違反《港區國安法》中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區域法院原判囚3年8個月,惟控方指案件屬於「情節嚴重」類別,最低刑期應為5年,最終呂世瑜被改判5年,未能獲得認罪的全數三分之一減刑。呂不服判刑並提出上訴,惟上訴庭去年11月維持原判,他再向終院提出上訴。終院排期在今日(22日)作出裁決,決定駁回他的刑期上訴,他需要繼續服刑。

終審法院網頁截圖
判詞指《國安法》減刑原則不包括被告認罪
案情指,上訴人呂世瑜自2020年9月起還柙,他承認於2020年6月30日至9月24日,在Telegram頻道發布港獨文宣和售賣武器,煽動他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旨在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行為。
終審法院5名本地法官本月初聆訊後今日決定駁回上訴。判詞指,如果《港區國安法》與本地法律有不一致之處,則按《港區國安法》第62條優先採用《港區國安法》,當中刑期分級制度是強制規定,不只是標示量刑起點,而《港區國安法》訂明對罰則作出寬大調整的3項選項,即從輕處罰、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當中不包括被告認罪。
外界認為判決預料會影響其他國安法案件的刑期,包括正在審訊的民主派初選案、年底開審的黎智英案,以及「光城者案」其中兩人的刑期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