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1-03-07 15:36:00

港大花十年考證確認日軍二戰在港建設大型槍堡群(有片)

分享:
槍堡PB8 (港大提供)

槍堡PB8 (港大提供)

槍堡PB7,相信是日軍作陣地指揮之用 (港大提供)

槍堡PB7,相信是日軍作陣地指揮之用 (港大提供)

香港大學(港大)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黎偉聰教授領導的團隊,用了超過十年時間考證,確定二戰期間、日佔香港時,日軍曾經在香港建造過不少防禦設施,至今在香港仍保留著,部分更保存完好。

團隊指,其中新界鹿頸山頭的一個大型防禦建築群,目前仍然保存完好,且具備相當規模,而根據其設計和地理位置,團隊估計主要是用作防禦本地的抗日力量,非為應付盟軍從大鵬灣方向登陸反攻。據報道,1943年3月3日,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支隊的成員,曾經在鹿頸的南涌村與日軍激戰,縱隊成員死傷和被捕,而相信日軍是在事件後,開始興建鹿頸的防禦設施。
 

槍堡PB3,遠望小丘西南端 (港大提供)

槍堡PB3,遠望小丘西南端 (港大提供)

槍堡PB3及周圍的戰壕(港大提供)

槍堡PB3及周圍的戰壕(港大提供)

專家對鹿頸槍堡羣的研究顯示,當年本地抗日力量促使日軍守備隊於日暮途窮之時,耗費大量資源,甚至徵用不少原居民為民夫,以構築鹿頸與其他槍堡羣。鹿頸槍堡群雖然一度被茂密樹林蓋掩,但團隊確定這是狀態最為良好之日軍防禦構築,具重要歷史價值之餘,更位處郊野公園内。

團隊指,古諮會於09年曾將部分槍堡列作二級歷史建築,但政府一直未有保育計劃,部分槍堡因水土流失而沉降,或有倒塌危險。團隊希望政府認真重視及復修香港保衛戰與日佔時期的軍事遺跡,作公民教育及國際旅遊的重要文物資源。


 

adblk6
衛星槍堡PBY(港大提供)

衛星槍堡PBY(港大提供)

深2米的井型混凝土構造物。構造物南方有鐵扣,以便上落。它的用途待考,它可能作供應食水、排污或者作為掩體。(港大提供)

深2米的井型混凝土構造物。構造物南方有鐵扣,以便上落。它的用途待考,它可能作供應食水、排污或者作為掩體。(港大提供)

研究團隊包括黎偉聰教授、戴偉思教授、何志榮教授、蔡榮燦博士、滕玉果先生、程肇堂博士、葉裕顯先生、張禮明先生(已身故)、梁迭起先生、陳諾衡先生等。他們透過參考航空照片及實地考察,考究在沙頭角(白虎山、伯公岰、山嘴、烏石角)、鹿頸、西貢(黃竹洋)等地日軍軍事遺跡的建築特色。

鹿頸日軍防禦建築群的港大短片

 

 

研究團隊由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黎偉聰教授帶領(中),成員程肇堂博士(左),以及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先生。(港大提供)

研究團隊由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黎偉聰教授帶領(中),成員程肇堂博士(左),以及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先生。(港大提供)

沙頭角鹿頸有一座大約120米高的小丘,上有7座槍堡和至少6座僅容納一人的衛星槍堡,彼此有一個通訊戰壕系統相連。(港大提供)

沙頭角鹿頸有一座大約120米高的小丘,上有7座槍堡和至少6座僅容納一人的衛星槍堡,彼此有一個通訊戰壕系統相連。(港大提供)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