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情反覆,前日新增108人確診,是繼上月5日後首次出現3位數增長;境外輸入佔98人,為上月5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相關數字以來單日新高,其中黑龍江最多,達49人,其次為內蒙古,有35人,而兩省區相關患者全部經中俄邊境陸路口岸黑龍江綏芬河及內蒙古滿洲里入境。綏芬河與滿洲里防疫壓力大增,國家衛健委已派22名專家到綏芬河協助疫情防控及救援工作,返回廣東及四川等地不久的支援湖北武漢醫療團隊,亦陸續前往綏芬河,滿洲里則正加建備用醫院,預計可提供約500個床位。
截至昨日零時,黑龍江已有247宗境外輸入個案,全部患者為中國籍,均從綏芬河口岸入境。內蒙古則有115宗境外輸入個案,其中71宗來自俄羅斯,患者主要是綏芬河口岸上周二起「封關」後,改經滿洲里口岸入境的中國居民,而滿洲里口岸已於上周三晚關閉。目前中俄所有陸路口岸人員通道均已關閉,綏芬河更已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當地一座由樓高13層寫字樓改建而成、可提供逾600個床位的方艙醫院已完工,並開始有醫護人員進駐,即將啟用,主要接收境外輸入隱形病人。
內蒙古各地多支醫療隊前往滿洲里支援,滿洲里則有多間醫院緊急改建,作為指定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一旦床位使用率達八成,就會啟用備用醫院,主要接收發燒觀察病人或普通確診患者。
另外,內地前日新增61名隱形病人,廣東佔31人,分別為廣州29人、深圳1人及佛山1人,另湖北佔17人,安徽佔1人。廣州衛健委指,當地29名隱形病人中,4人於入境口岸檢查中發現,另25人在境外輸入個案密切接觸者檢查及「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大排查」中發現,當中23人為非洲籍,中國籍及美國籍各1人。
穗非洲人疑遭歧視 外交部:一視同仁
有許多非洲人聚居做生意的廣州,近期有多名非洲人及其密切接觸者確診,當地遂自本月5日起清查所有之前或新近入境的高風險國家人士,並要求他們進行核酸檢測,與此同時,當地陸續傳出歧視非洲人個案,包括業主突然趕走非洲籍租客、酒店拒非洲人入住、食肆拒非洲人進入,以及非洲人突然被要求多次檢測病毒並集中隔離等。非洲駐華大使協會去信中國外長王毅,指有關行為屬污名化及歧視非洲人,令人以為新冠病毒是由非洲人傳播,要求立即停止對非洲人的強制檢測、隔離及其他非人道待遇。尼日利亞及加納等國相關官員召見駐當地中國大使,表達失望及要求解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亦批評,在華非洲人遭受不公平對待。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強調,「對所有外國在華人員一視同仁,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並炮轟美方「妄言聳聽,挑撥是非」,強調中非一直是「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