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大研發人工智能肺部放射治療輔助系統。(吳康琦攝)
肺癌是全球頭號癌症殺手,放射治療是治療主要方法之一。醫生透過肺功能影像診斷肺部疾病、為疾病分期、做放療計劃、預測治療成效等,但傳統的核子醫學造影價格昂貴、需時較長,且使用吸入或注射的放射性同位素做標記,對病人和臨床工作人員帶來一定輻射危害。理工大學研發出人工智能肺部放射治療輔助系統,提供非侵入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功能引導」的放療方式設計個人化的最佳放療計劃,精準醫療提升治療效果,減少放射性的肺損傷,研究於第五十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銀獎。

蔡璟指,系統與多間醫院合作做臨床測試。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系主任蔡璟教授介紹,系統能自動分析患者的電腦掃描影像,毋須造影劑便可生成肺功能影像、分辨肺部不同區域的功能及透過「功能引導」設計個人化的最佳放射治療計劃,避開肺部高功能區域,以降低對患者肺部的放射損傷,提升患者術後生活質量。
蔡璟指,團隊目前已收集過百名肺癌患者的電腦掃描影像訓練人工智能模型,並採用尖端影像處理算法,確保結果的精準度和一致性;相信人工智能肺功能影像的生成時間少於1分鐘、可節省九成成本,而一鍵式全自動生成的整個放療規劃則最短僅需約5分鐘,並會利用肺功能異質性分布,充分保護高功能區域,減少放射性的肺損傷。目前正與中港多間醫院合作做臨床測試。
包括該系統在內,理大的35個參賽項目在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共贏得38個獎項。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稱,理大在「醫工結合」和人工智能賦能醫學具優勢,並致力推動醫療科技創新和知識轉移,提升香港及大灣區的醫療服務質素及效率,並助力香港建設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又稱憑藉強大的科研團隊和完善的科研設施,以及在醫療教育和培育專職醫療人才的豐富經驗,有信心成功爭取籌辦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期待未來能為社會培育兼具臨床醫療和科研能力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