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審委員會公布獲獎名單。(路透社)
本年度諾貝爾獎昨揭序幕,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由3名美國科學家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及揚格(Michael W. Young)共享醫學獎殊榮,以表揚他們在研究生理時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人體生理時鐘可在一天不同時段,精準地調節身體機能,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體溫及新陳代謝等,若外部環境與生理時鐘節律短暫不符,例如長途旅行時,身體會因時差太大而不適;若生活方式與內在生理時鐘節律長期不符,有研究認為會增加罹患多種疾病風險。
發現調適晝夜變化基因
評審委員會稱,專家雖早知人類等許多生物均有生理時鐘,但不清楚其運作原理,3位得獎者的研究成果,解釋了動植物如何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化。他們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分離出一種能控制生物節律的基因,它可以編出一種夜間積聚、白天分解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藉著在細胞中的數量變化,讓生物得以適應晝夜轉換。他們其後又發現在上述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幾種蛋白質,有助從分子層面了解細胞內部生理時鐘的運作機制。3位科學家分別來自美國布蘭迪斯大學及洛克菲勒大學,將瓜分900萬瑞典克朗(約863萬港元)獎金。評審委員會秘書佩爾曼說,當他致電羅斯巴什告知獲獎消息時,對方的反應是:「你開玩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