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0-07-20 22:54:00

社經地位低學生復課後考試擔憂大

分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

不少學校在停課期改透過互網聯電子教學,學習形式與過往經驗完全不同,學童或難以適應。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復課期間進行「數碼素養360」研究,發現電子學習會加劇「社經鴻溝」,令社經地位低的學生在復課後更感憂慮。研究亦指,學校有預先在校推行「自攜裝置」計劃(BYOD),即允許學生在校使用私人流動電腦裝置學習,
相關學生則較易適應停課時的電子上課安排。專家建議,教育局應統一對電子教學的要求,制訂具體操作指引。

港大在6至7月期停課期間,向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逾6,000名學生、1,200位老師及1,300名家長進行調查,發現分別有23%及37%中小學生須與家人共用電腦及平板電腦等大屏幕設備,另分別有5%及3%中小學生家中無相關設備。研究指,社經地位低的學生(即家中無足夠供學習的私人空間、書籍數量少及父母教育程度低),由於家中電子設備未能配合,停課期間電子學習較吃力,對復課亦有較大憂慮,例如在中學,社經地位低的學生對復課後考試的擔憂平均達3.76分(5分為最擔憂),比地位高的學生高0.14分;至於小學,地位低的學生對考試擔憂平均有3.32分,較地位高的學生高0.19分。

adblk6

研究亦發現,學校有預先在校推行BYOD計劃,學生在停課期間較易適應電子學習、對復課的憂慮亦較少。之前參與BYOD計劃的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校長金偉明指,全校共有14個BYOD班,該批學生早已熟悉電子學習,電子配套亦較佳,在停課期間以平板電腦及電子筆上課,老師可即時跟進學習進度;相反,非BYOD班的學生須以智能手機學習,課堂亦較單向,而且他們平常使用電子裝置都是娛樂為主,未能霎時轉換心態,因此電子上課時亦較難專注。

有份參與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教育應用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表示,雖然社經地位低的學生電子學習較吃力,但研究有助找出問題根蒂,電子教學非僅需硬件要求,家庭及學校的配合亦非常重要,建議教育局統一對學校施行電子教學的要求,並制訂具體操作指引。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