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周四起排放核污水,香港政府同日會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有關跨部門小組舉行記者會介紹措施。對於何時可放寬或撤銷禁令,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劉利群指現時過早討論,她指實施禁令後會監察一籃子的考慮因素,包括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系統是否運作正常、日本水產輻射水平多少等,特區政府會觀察一段時間再作調整。她又指政府有相關經驗,當2011年發生福島核事故,當時香港亦有發出食物安全命令,再在2018年有限度放寬命令,會參考以往的經驗。另外,劉指如果日方要取信於其他國際經濟體,應有第三方參與及認證有關核輻射數據。
買手信回港不受禁令影響
當局進一步解釋醬料,如豉油、蠔油等不受禁令涵蓋。而香港市民一向喜歡到日本旅行,在日方開始排放核污水後,相關水產風險會增加,呼籲市民外遊要注意風險。市民在日本買手信回港亦不受禁令影響,但當局強調如果是代購等則違反禁令,會與海關緊密合作,檢控違反食物安全命令的人士。但經評估後,日本有關10個都縣的食品有風險,所以仍然不建議市民購買當地水產品自用或送贈他人。
政府指檢測日本進口食品的程序行之有效,食安中心增加投放200萬元資源增置檢測儀器等,並加密檢測所有日本進口食品,由今年6月12日至本月20日,共檢測10,357個日本進口食品樣本,已經等同去年全年的樣本數目。政府強調日本食品通過檢測後才能在市面售賣,若果出現高輻射檢測結果亦會通知市民,所以市民在香港市面購到的日本食品受多重保障,都是安全。
無正面回應會否向日式餐飲界提供資助
對於會否向本港的日式餐廳業界提供資助,劉利群指業界反映現時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市民的信心,希望通過加密檢測,及當日本食品通過檢測,食安中心會向進口商發信證明,藉此向市民發放訊息,強調在市面上購得的日本食品都是安全。至於今早亦與業界舉行了網上座談會,有約700人出席,向他們講解日後實施的措施釋除疑慮。政府亦為業界設立了兩條熱線,分別可諮詢有關空運和海運日本水產品的疑難。
政府指由日本進口的食品佔香港的2%,而被禁制的海產佔6.75%。不在禁制令中,佔比較多的則是雞蛋,佔逾10%。政府指來自日本的食品佔比如何變化,視乎市場需求。天文台則加密本港水域的輻射監測至每月一次,不過指日本和香港相距約3,000公里,「越洋過海」稀釋後,認為排放核污水對本港水域的影響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