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開通網上問卷平台,市民可由即日起至9月26日在網上填寫對22個土地發展選項的意見。但有環保團體批評,問卷設計誘導市民選擇填海,促小組收回問卷。小組主席黃遠輝不同意此說法。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日推出網上問卷。(資料圖片)
土地大辯論展開逾一個月,至今已收到逾1,000份問卷,小組昨再推出網上問卷平台,內容與實體問卷相若,如市民選擇的選項未能達至額外增加土地供應1,200公頃的目標,網頁會彈出視窗提示。網上問卷亦包含識別IP位址的資訊,如短時間內同一IP位址,提交大量答案相同的問卷,研究中心會將該批問卷獨立處理。負責調查的港大學者白景崇預計,會於8月以電話訪問約3,000人,以確保研究更全面。
東大嶼都會造價高昂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圖2左)認為,問卷設計刻意誘導市民選擇填海等佔地較大的選項,以湊合1,200公頃土地的要求。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任憲邦(圖2右)亦指出,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造價最少需4,000億元;另外,維港以外海岸填海提供的450公頃土地中,有逾400公頃並非用作住屋用途,惟均無在問卷中提及,質疑小組企圖混水摸魚,乘機推行填海。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亦批評,小組刻意低估部分土地發展潛力,引導市民選擇其他選項。他又指,公司可透過購買多張電話卡,獲得多個IP位址填寫問卷,藉以操縱民意。
黃遠輝不同意問卷設計令市民「侷揀」部分選項的說法,指22個選項共包括3,292公頃土地,有600個組合可供填寫,以多管齊下處理土地問題。

(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