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1-09-29 04:30:00
日報

網絡投資騙案升近3倍 釣魚網站中伏NFT資產全被偷 網戀累父母失900萬退休金

分享:

隨著虛擬投資盛行,警方留意到有黑客利用網上保安漏洞盜取逾百萬元的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資產,提醒市民須提高警覺。此外,警方今年首7個月接獲的網絡投資騙案較去年同期急升近3倍至725宗,創近6年新高,損失金額更達25億港元。當中不少騙案涉及假投資網站或假投資應用程式,近半個案牽涉網戀,更有受害人芳心錯付令家人損失逾900萬港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圖中)指,警方近期接獲2宗非同質化代幣(NFT)的盜竊案件,值得市民提高警覺。葉卓譽指,NFT是一種新興虛擬資產,概念與加密貨幣相似,常見的NFT包括數碼圖像、短片、影音等,經過加密的形式把特定資訊存放在區塊鏈,以代表物件的擁有權,而交易亦必須以加密貨幣形式支付。

被盜NFT  2宗涉逾400萬

一名三十多歲的公司男董事今年6月,透過網上拍賣收藏了9幅約值93萬元的NFT藝術畫,今年8月曾進入一個網站,聲稱有抽獎活動可送出10件NFT作品,事主不虞有詐,在該「釣魚網站」按入連結後,疑被安裝惡意程式,數小時後發現其虛擬資產平台被黑客登入,更盜取了其原有9幅NFT作品及價值2千元的加密貨幣。警方表示,由於受害人在報案時,該釣魚網站已經不能進入,警方未能從有關方面調查,不排除受害人在網上瀏覽網頁時不慎進入該釣魚網站。另一名40歲公司男董事,早前購買了12件約285萬元的NFT藝術圖畫及64萬元的加密貨幣,惟今個月初使用過一間咖啡室的免費WiFi登入其虛擬資產平台帳戶後,翌日發現其虛擬資產被黑客盜取,共損失344萬港元。警方呼籲投資虛擬資產時,除要了解產品的特性和價格風險,亦要留意網絡安全風險,尤其是釣魚攻擊和避免用公共WiFi處理敏感資料,切勿下載來歷不明的應用程式。

投資騙案急升多涉假網站及程式

另外,警方指,今年首7個月接獲的投資騙案顯著上升,由去年同期的198宗急升至725宗,損失金額亦由1.28億元升至25.15億元,涉及1,049名受害人,其中八成半為女性,警方共拘捕124人。警方指,騙徒手法層出不窮,當中以涉虛擬貨幣(443宗)、金融產品(107宗)、外匯(47宗)為最常見的3種手法,今年首7個月就接獲374宗利用假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行騙案件。

23歲女鋼琴教師墮網戀騙案

騙徒不僅偷心更偷金,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顏凱欣(圖右)指,今年首7個月就接獲345宗涉及網戀的投資騙案,損失金額達1.81億港元,受害人年齡介乎17至70歲。最大宗損失個案為一名23歲鋼琴女老師,涉款約905萬。警方表示,事主於去年10月21日透過Instagram與疑人成為朋友,其後再轉至WhatsApp溝通並發展成網戀關係,於同月27日騙徒已遊說事主投資貴價金屬,又聲稱有內幕消息包賺錢。當受害人下載了騙徒提供的虛假投資應用程式,投入資金後眼見賺取的金錢不斷上升,於是2個月內再透過27次轉款,存入905萬元至20個本地個人戶口。惟今年初,事主欲取回本金和利潤時,被告知須先向客戶服務部充值65萬美元,方知自己被騙並報警求助。警方補充,受害人月薪僅數千元,與退休父母同住,因相信投資可得到很大回報,才遊說父母動用退休積蓄給她作投資。 

年紀最細受害人為一名17歲中六學生,她透過手機交友程式「Heymandi」,認識一名聲稱來港工作的新加坡人士,其後受騙在一個假手機應用程式買賣外匯,致損失13,600港元。至於年紀最大的受害人為70歲家庭主婦,亦因「網戀」被騙13.3萬港元。警方提醒市民如見到外表俊俏有型、或像專業模特兒的頭像,不妨下載相片,再上傳到反向圖像搜尋網進行身份核對,亦可要求對方視訊,看看對方「真身」,切勿盲目追愛。

銀髮族買養老基金要留心

另外,警方亦錄得一宗涉及養老金投資騙案。一名62歲的退休女士去年透過通訊軟件結識了一名自稱基金推銷員的騙徒,並推介了一個「經濟智慧養老退休基金」平台,更稱只須投入900元人民幣每日就可取得3%的佣金;每介紹一名新客戶每日就可多6元人民幣佣金。於是事主投放了2千多元人民幣,並介紹了11名朋友投資,各人投資約2千至1.8萬元人民幣不等,並存放在騙徒於內地的銀行戶口,直至一天該通訊群組突然關閉,投資網站亦不能進入才發覺被騙,12名年齡介乎55歲至86歲的受害人,合共損失約12萬港元。

警方呼籲市民對投資騙案提高警覺。(林俊源攝)

警方呼籲市民對投資騙案提高警覺。(林俊源攝)

網絡投資騙案升近3倍 釣魚網站中伏NFT資產全被偷  網戀累父母失900萬退休金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