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郵》的報道。(互聯網)

澳洲《悉尼晨驅報》亦有跟進報道。(互聯網)

抖音在美國相當受歡迎。(資料圖片)
國產社交app抖音(TikTok)不單在內地備受追捧,更紅到美國,在當地有逾1.1億人次下載,全球下載次數更達13億。儘管抖音的美國用戶人數眾多,但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調查發現,在其他社交媒體廣泛使用、有關香港反修例示威的多個hashtag,在抖音上卻「幾乎不存在」(barely exist)。
華郵聲稱,例如「反修例」的hashtag 「#antielab」(當中的elab,為逃犯條例修訂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Bill的簡稱),在Instagram有逾3.4萬則相關貼文,但在抖音卻只有11則;在Twitter大行其道的「#HongKongProtests」(香港示威)及「#HongKongProtestors」(香港示威者),在抖音亦只得零星片段,如輸入「#HongKongProtest」(沒有s),則可找到6段片。
母公司︰用戶較喜歡正面及歡樂內容
至於輸入中文hashtag「#反送中」,《華郵》聲稱在抖音也只見約100條片、約10.5萬觀看次數,反觀輸入「#snails」(蝸牛),卻有660萬觀看次數。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回應報道時,指抖音為娛樂而非政治平台,用戶較喜歡正面及歡樂的內容(positive and joyful content),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只有少量有關香港示威的敏感片段,在抖音上出現。字節跳動並稱,美國用戶的資料乃是儲存於美國,而app的內容及政策,均由美國團隊負責,不受中國政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