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不足除了影響生活質素,原來更直接影響香港的結緍及生育率?多個組織今聯合發表調查報告指,有近六成受訪者認同「買樓係決定同伴侶結緍嘅先決條件」,約四成受訪者因此而推遲結緍。不過本港樓價之貴,多次被國際關注,是次報告更有一半受訪者認為,在港置業如同妄想「諗都唔好諗」,只有約6.3%認為「可以實現」。
壓力團體「關注青年住屋聯席」(關青聯)及「九十後房屋關注組」(關注組於上月2至25日,透過網上問卷及街頭訪問,收集了923名年齡介乎18至45歲的青年,並於今日發表調查報告。而抽除差餉及物業估價署最近24個月的數據參考,面積細於431方呎的上車盤,其樓價指數一度於上年初回調至413.7,中間雖有波幅仍循升勢,並於8月升至441.9,與低位相差6.81%。
整體受訪青年感絕望
報告指,有59.3%受訪者認同「買樓係決定同伴侶結緍嘅先決條件」,而認同置業為生兒育女的先決條件者更高達70.6%,當中以20至29歲的年齡層佔最多(71.3%),而感受最深「好同意」的則屬40至45歲者(49.1%)。因為買樓而推遲結緍考慮的有近四成,不過問到以目前經濟能力置業有多難,有51.6%受訪者認為是妄想「諗都唔好諗」,逾兩成人認為是幻想「唔會實現」,只有約6.3%覺得在港置業是理想「可以實現」。
到底在港置業面對甚麼困難?逾七成受訪者認為「唔夠首期」及「供唔起」,也有逾半認為「單位面積太細」,同時有近七成受訪者認為家人的經濟支持,對置業「重要」,以及有逾兩成人表示「無經濟支持」,即只能靠自己儲首期。若撇除不打算置業及沒意見者,逾三成六受訪者對在港置業的成數給予0分(絕望),僅2.19%給予10分(最有希望);關青聯與關注組指,平均分亦僅得2.6分,反映整體受訪者普遍對此感到絕望。
關青聯及關注組建議政府進一步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例如將「白居二」的名額提高;試行「白表人士購買私人樓宇」資助計劃,申請者接受資助購買單位後,須受居屋轉售的相同規範,以補充現時資助房屋的供應不足。她們又建議,將甲類公屋的入息(19,550元)及資產限額,與房協轄下的乙類屋邨(19,551至30,950元)睇齊,增加「中產公屋」讓青年多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