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5日)公布「基層勞工的就業現況及未來挑戰調查報告2023」,發現現時本港最多就業人數的組別為 60 歲以上,共有近 51 萬人,佔整體就業人口約一成半,比 2013 年數字升幅達一倍,反映近十年主要勞動力已急速老化。 另外,有共有 33.5%受訪者沒有固定工作時間的兼職僱員,即俗稱散工、臨時, 28.6%的受訪者因「有試過但找不到全職工作」而從事散工。
是次調查合共有 262 個受訪者,82.8%的家庭單靠一人工作維生。 91.5%的受 訪者從事一份工作,有受訪者最多一人打四份工作。有其他家人工作的住戶中,有 74.5%受訪者的家人從事一份工作。
超過五成受訪者是非正規僱員
調查指出,超過五成受訪者是非正規僱員,有四成一人因為僱主要求或無法找到全職工作,被迫從事兼職、合約工、臨時工、替假等;非正規僱員亦令同工不同酬的情況出現。調查又指,本港僱傭關係趨向零散化,工時兩極化,最新有750,400 名勞工的每周工時少於 35 小時,無法符合職津一般家庭的月工時下限(假設一個月有四星期)。
30 歲以下勞動力預期將再進一步下降
另外,調查表示,女性就業人口並未如政府於《2022 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推算般增長至 172 萬人,只徘徊在 10 年前的約 155 萬人水平。同時本港生育率下降,30 歲以下勞動力預期將再進一步下降,情況令人擔憂。
市場 「零散化」及「兼職化」漸趨普遍
就業市場 「零散化」及「兼職化」漸趨普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建議政府,應調整職 津最低工時門檻由每月 144 小時下調至 72 小時,3/4 額津貼改為 126 小時,全額津貼放寬至 144 小時。同時寬鬆處理長者勞工的工時要求,與單親住戶劃一,即每月工時介乎 36 至 72 小 時或以上,推動銀髮就業市場。
建議修改連續性合約定義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又建議,當局亦應修改連續性合約定義,根據《僱傭條例》, 任何人為同一僱主工作四個星期或以上,每星期工作不少於18小時,便屬於「連續性僱傭合約」 (俗稱418條例)。由目前「418」(連續四星期,每星期工作不少於18小時),改為「460」(連續四星期,每月工作不少於60小時),可以享有有薪年假、法定假期、有薪病假等勞工權益以增加對零散工種僱員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