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4-06-25 04:30:32
日報

調查:近六成網購用家有不愉快經驗 民建聯促宣傳跨境消費投訴途徑

分享:
網購

網上購物興起改變港人習慣。(iStock圖片)

近年網購成風,但同時網購陷阱亦如雨後春筍。有調查發現,近六成網購用家曾有不愉快的網購經驗,大部分涉及貨不對辦、貨品有瑕疵;調查亦發現市民對網購投訴渠道認知不足。有議員建議當局應制定法規監管電商,並廣泛宣傳跨境消費投訴網站,保障消費者權益。

民建聯今年3月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了解市民網購習慣,合共訪問305名年滿12歲人士。結果顯示,67%受訪者有網購習慣,每月網購開支不足500元的受訪者為大多數,佔62.3%,其次有22%受訪者每月花費500元至1,000元,另外有兩成半人表示每星期均網購一次、三成四人平均每月網購一次。網購貨品種類方面,最多人表示會買「日用品或家品雜貨」,佔56.1%,其後依次為「其他」(11%)、「食品」(10.8%)和「服飾」(10.2%)。

網購

顏汶羽(中)建議制訂法例規管電子商貿;旁為植潔鈴(左)和靳彤彤。(李朗僑攝)

貨不對辦問題佔最多

民建聯政策倡議委員會轄下婦女事務委員會委員植潔鈴表示,網購貨品價廉物美是吸引消費者的原因,但有58.7%受訪者曾有不愉快的購物經驗,當中以貨不對辦問題佔最多42.1%;貨品有瑕疵亦有31%,而假貨問題就只有6.3%(見表)。她指出,受訪者不愉快購物情況頗為常見,惟受訪者對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措施認知不足。

該委員會另一委員靳彤彤補充,雖有七成受訪者聽過「防騙視伏器」,但五成七均表示不知道「轉數快」推出高危警示功能。至於何謂有效保障消費者的措施,逾四成受訪者建議加強與內地相關部門處理跨境消費投訴,另各有兩成多人建議加強網上巡查和宣傳教育。植潔鈴指,結果反映消費者期望政府能推出相關措施保障網購消費者,以及網購平台應加設「轉數快」警示的宣傳。
 

adblk6
網購

受訪者遇到的不愉快網購經驗 (資料來源:民建聯)

顏汶羽:就網上銷售活動制定法規

就著調查結果,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建議,當局應就網上銷售活動制定清晰及具針對性法規,涵蓋網購銷前、銷售及售後3個階段,以填補現存法例只針對一般消費行為的漏洞。他續說,社交平台上設立專頁的個體戶賣家風險相對較高,且當中不乏詐騙的假帳號,當局應加強「防騙貼士」宣傳,海關亦可加強網上巡查,以防市民誤墮圈套。

顏汶羽又表示,近半受訪者最常用內地網購平台,但留意到市民對跨境消費投訴平台認知不足。他指,本港消委會早於2019年已加入中國消費者協會成立的「電商消費維權直通車平台」計劃,香港市民可透過本港消委會協助處理個案,而本港消委會又與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簽署協議,提供維權新途徑,希望本港消委會多向市民推廣相關服務。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