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3-11-29 17:43:54

調查:24%兒童及青少年過去1年受精神疾病困擾 近半數照顧者不願尋求專業協助

分享:
調查:24%兒童及青少年過去1年受精神疾病困擾 近半數不願尋求專業協助

調查:24%兒童及青少年過去1年受精神疾病困擾 近半數照顧者不願尋求專業協助

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公布兩項調查,分別了解本港617歲在學兒童及青少年,以及60歲或以上長者兩個組別的精神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4.4%的兒童及青少年在接受訪問時的過去1年,受到至少1種精神疾病困擾,但近半數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另一項調查則發現,20%長者患輕度認知障礙,居於安老院舍的長者更有70%患認知障礙症。部分患認知障礙症長者的照顧者出現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卻沒有正視。

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調查,在2019年至2023年進行,共6,0826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參與。24.4%的參加者在過去1年受至少1種精神疾病困擾,當中約半數同時有2種或以上的精神疾病。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困擾依次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10.2%)、「對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礙」(8.8%)、「焦慮症」(6.1%),以及「抑鬱症」(5.4%)。非華裔青少年則有較高風險患焦慮症,另外,10%受訪兒童及青少年有睡眠失調問題。

抑鬱症症狀|情緒低落:容易感到悶悶不樂,無法感到開心,伴隨一些負面想法 抑鬱症症狀|對事物失去興趣:即使本身的興趣和嗜好,都變得不想去做、去玩 抑鬱症症狀|食慾改變:多數患者會變得食慾不振,長期下去會體重減輕。亦有小部分患者會食慾暴增 抑鬱症症狀|睡眠改變:抑鬱症患者往往會失眠,日間感到極度疲倦。也有患者會嗜睡、睡很久或不願起床 抑鬱症症狀|容易激動:情緒容易激動,旁人或感到反應過敏 抑鬱症症狀|覺得自己沒用:患者自我價值下降,認為自己一事無成,做的東西沒人欣賞、沒有用處 抑鬱症症狀|難以集中精神:受情緒影響,難以集中精神做一件事 抑鬱症症狀|自殺傾向:因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而出現輕生念頭,這是危險的徵狀,必須求醫

近半數照顧者不願向專業人士求助

調查中亦有近半數照顧者表示,即使發現兒童及青少年出現臨床精神疾病徵狀,仍不願意向專業人士求助,原因包括認為問題不嚴重、怕被負面標籤或不清楚求助途徑等。

整體調查對象中,過去1年曾有自殺想法、計劃和行動的比率分別為3.9%1.9%1.1%。中學生情況更響起警號,比率分別為8.4%3.8%2.3%。常見風險因素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父母有明顯臨床情緒困擾、自身有睡眠失調,以及學業困難。

adblk6
失眠症狀及特徵(am730製圖) 失眠症狀及特徵,半夜經常醒來,且清醒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才能再度入睡者,或難以再入睡(am730製圖) 失眠症狀及特徵,難以入睡,上床後超過30分鐘以上才能睡著(am730製圖) 失眠症狀及特徵,早上比平常早1至2小時醒來,並難以再入睡(am730製圖) 失眠症狀及特徵,睡醒後感覺跟沒有睡過一樣(am730製圖) 失眠症狀及特徵,明顯困擾及影響日常生活,例如情緒低落、影響集中力、常打瞌睡等情況(am730製圖) 失眠症狀及特徵,如以上症狀/睡眠困難在一星期內出現三次或以上,並持續一個月應考慮求診(am730製圖)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熊思方表示,要多留意父母精神健康情況對子女的影響,以及學童有否出現睡眠失調、成績倒退、經常缺課等學業問題,都是精神健康受困的早期警號,宜及早介入。學校亦應優先考慮學童的心理健康和適應力,避免則重學業成績。

8.6%長者患抑鬱及焦慮症

長者精神健康調查亦在由2019年至2023年進行,分別有4,368名居於社區及503名居於安老院舍的60歲或以上長者參與。調查發現8.6%的長者患有抑鬱及焦慮症,女性、教育程度較低、患有較多慢性疾病、較少社交等均是風險因素。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建議,從基層護理層面出發,幫助長者管理長期疾病,並鼓勵他們多參與社交,及早介入以延緩長者的認知障礙病情惡化。此外,社會亦需加強關注照顧者的精神健康,處理他們隱藏的身體及精神健康問題。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