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為先人辦理過世手續牽涉不同部門,故提供清晰的資訊十分重要。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政府就辦理先人過世手續的公共服務,並發表報告指,現時政府網站的「為離世者家屬提供的服務及支援」的頁面,家屬要逐一按連結尋資料,且相關資料不易找到。公署建議,不同部門應研究進一步設立真正跨部門的一站式專題網站,方便市民尋找資訊;亦應進一步把公共服務電子化。
親人離世後,家屬除要處理情緒,更要辦理連串手續,包括取得醫生或法醫簽發死因醫學證明,才能申請俗稱「火化紙」的火葬屍體命令證明書,然後排期申請火化時段;之後還要安排領遺體,領取死亡登記,處理出殯及落葬等安排,牽涉醫管局、衛生署、入境處和食環署等機構和部門。
報告提到,現時在政府一站通網站內,設有「為離世者家屬提供的服務及支援」的頁面,當中包括有關辦理先人離世手續的資訊。惟家屬仍須逐一按連結到相關部門網站尋找資訊,且相關資訊並不容易尋找,過程中更可能出現遺漏。
市民因手續繁複轉找中介代辦
公署留意到,家屬以往為先人辦理離世手續時,往往因缺乏電子化服務而須親身前往不同部門辦理手續,部分家屬亦因此選擇尋求殯儀中介代為辦理相關的公共服務。公署不時收到市民投訴指有關先人離世手續的電子服務化工作仍有可改善之處。
申訴專員陳積志指「在這麽悲傷的時候,要家屬辛苦跑多個部門、申請這麼多文件和手續,是雙重打擊。」他稱,在主動調查後,公署欣悉食環署在今年11月推出「身後事專題網站」,集中提供有關綠色殯葬,以及與食環署提供的服務的相關資訊。惟建議入境處、衛生署及醫管局等,應以食環署牽頭設立的網上平台作為基礎,研究進一步設立真正跨部門的一站式專題網站,並附設相關電子服務申請,利便家屬更快捷地完成相關流程。
公署建議增設具個人化功能的電子服務,建立中央資料庫,讓市民生前按照個人偏好,設定醫療指示、晚期照顧和殮葬方式等不同安排,協助市民預早規劃身後事。
衛生署及醫管局應檢視殮房使用情況
公署又引述衛生署的數據指,預計到2031年,香港的公眾殮房須提供約共1,300具遺體的存放量。公署也建議當局考慮增加公營殮房,並適時研究增加遺體貯存裝置數量,應付人口老化及重大或突發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