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港台節目《盤點政策》訪問表示,以往公務員有「政治中立」的錯誤觀念,即是不談政治、不幫政府或外面,像機器一樣麻木就無事,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訂明公職人員有維護國家安全責任,要主動協助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因此公務員對國家安全有積極主動責任。
用淺白例子清楚解釋
鄧炳強表示,部分公務員對此不理解,所以今年第一季會推出指引,用淺白而非法律詞匯或例子,清楚解釋20個國家安全範疇與自身工作範疇的關係,以協助公務員在工作上更好拿捏,例如考慮採購器材配件或零部件時,會否因制裁而無法供應。
做好安全才能拼經濟
鄧炳強強調安全很重要,做好才能拼經濟、謀發展。以往市民忽略國家安全,認為平安來得很容易,但2019年社會動盪後,知道安全得來不易,因此在社區推廣和強化國安觀念,例如設立國安展覽館、舉辦活動、講座及推出繪本漫畫等。
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 若需要額外救援資源可即時到位
另外,鄧炳強表示澳門在2018年曾受颱風天鴿影響,造成多人傷亡,颱風山竹亦令香港有樹木倒塌,要幾個星期處理,一個城市未必有能力即時應付,加上有港珠澳大橋,因此有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的想法。區內任何一個城市發生天災人禍,若需要額外救援資源可即時到位,例如消防設備、拯救設備、鋸開和移走樹木設備等。以往沒有特定的機制,車輛需要取得牌照才能來港,車上的工具、救援人員亦需要認證,透機制可預先為器材、人和物品認證,以及預先清關。他形容當有事發生,只要打個電話,救援人員就馬上來到。
鄧炳強表示,整個計劃最花時間和複雜之處是確保大家統一做事基準和溝通暢順,事先要理順工作守則和法例基準,但救援在國際的標準類近,可能只是微調。本港自回歸前,已經與內地執法和應急部門合作,因此雙方有一定程度理解,加上有行動配合,形容非常暢順。他又說每年有一至兩次大規模演練,小規模演練則頻密舉行。
另外,他說每逢大時大節都有根據過往和近期數據估算過關人流,大體上能應付,當局亦採取很多措施,包括取消人員休假、所有櫃位開放,甚至將傳統櫃位改為e-道,讓通關過程更快。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