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產環保企業ReCube創辦人之一Kelvin相信環保與效率是可以並存的。
環保是普世價值,但要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往往需要扭轉過往的日常習慣,並且付出額外的時間或金錢成本,難免會令普羅大眾覺得費時失事,久而久之便會漸漸放棄。因此,如何逆轉公眾心中「環保等同麻煩」的負面印象,已然成為所有環保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有些人會嘗試為大眾降低實踐環保的成本,減少不便,亦有人會為環保行為創造更多誘因,讓大眾能夠自發建立良好習慣,共襄善舉。
港產環保企業ReCube以租借餐盒及餐具予大眾為主要業務:ReCube會將可重用餐盒及餐具寄放於合作餐廳中,只要客戶在餐廳購買外賣,即可借用ReCube的餐盒餐具,減少使用即棄用具,用餐過後無需洗淨便可直接歸還餐廳,待ReCube人員定期到場收回清洗,簡單便捷:「香港人重視效率,環保措施往往不受待見。但我認為兩者其實不衝突,只要找到合適方法,可以幫到大家省資源,又不會造成不便。」
創業初期親力親為洗飯盒
ReCube創辦人之一Kelvin大學修讀計量金融,疫情期間曾經歷居家隔離,當中的經歷引發他反思港人運用即棄餐具的文化:「當時一日三餐都叫外賣,加上政府呼籲垃圾累積幾天才一次過扔棄,結果家中即棄餐具堆積一地,令當時的我為之震撼,同時思考如何減少運用即棄產品。」往後日子,Kelvin都嘗試避免選用即棄餐具,成功建立環保習慣,但當他想將理念推廣到身邊的朋友,朋友總以會無法改變習慣為由婉拒。
此時,Kelvin留意到租借手機充電器的生意日益盛行,認為參考這個商業模式推出重用餐盒服務,大有可為,遂籌組團隊,成立ReCube。團隊於2022年進行首次實地試驗,於科技大學三家學生飯堂,試業一個月:「當時ReCube手機應用程式和借還程序都尚在完善中,團隊成員更要親力親為,坐在學生飯堂一邊收取現金,一邊管理可重用飯盒的借出及歸還,每日完結後,團隊更要把一個又一個飯盒收走,自行清洗,以待之後重用。」

Kelvin認為,HKSEC提供的協助令他們少走冤枉路。
推廣環保理念 緊記審視「推」與「拉」
在校園試行一段短時間後,Kelvin發現反應不俗,便嘗試將業務推廣到市面。在往後短短一年,他與團隊一同與不同餐廳東主聯絡,尋求合作機會。回憶那段日子,Kelvin認為最困難的挑戰,莫過於初期港人對「租借餐具」毫不認識,要由零開始逐步解說,建立意識:「相較鄰近地區,如台灣、日本,香港在重用餐具方面起步較慢,對餐廳老闆和食客需要多花心思解釋。」
現時Recube於全港有超過42家合作商戶,當中包括連鎖咖啡店及連鎖米線店,同時亦開展了按次收費的活動租借服務,大受歡迎。在發展的路途上,Kelvin認為要審視「推」與「拉」 ,才能讓環保事務逐步融入市民生活中:「『推』即是要把將顧客推開的因素,唯有將之減少,理念才會走進每個人心中。」Kelvin認為,港人現時聽到環保,免不了會覺得麻煩,又不符成本效益,因此他努力令使用ReCube服務的門檻降低,例如用完的餐盒不用洗,直接歸還餐廳即可、APP介面儘量簡單等:「至於『拉』則是指提供誘因,為了拉近與顧客的距離,ReCube在應用程式內增加了積分獎賞兌換系統,客人租借了數次餐具後,可以用積分換領不同綠色產品。」
社會企業挑戰賽中獲獎 知名度大增
談及創業以來最大的困難,Kelvin認為是最初知名度不足,無法令洽談對象信服:「團隊成員都是年輕人,有時會擔心對方不信任我們。」幸好團隊於早些年在歷史悠久的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HKSEC)中獲獎,得到一定認可及知名度,合作單位自此對ReCube也更有信心。Kelvin又認為,HKSEC為他們配對了同業界的前輩為他們提供意見,令他們少走冤枉路,這些無形的支援都是難能可貴的。
面對同樣有志投身環保事業的人,Kelvin亦不吝分享自身經驗,他認為香港人重視方便,因此環保舉措往往不受待見,但他認為兩者其實不衝突,只要找到合適方法,可以幫助到大家節省地球資源,又不會讓人覺得太麻煩,甚至過程中亦有收益就更好。如果有志投入環保事業,可以朝這方向去思索全新的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