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9-04-12 06:00:00

阿爾及利亞總統下台 阿拉伯之春的再來?

分享:

在群眾持續超過一個月的示威施壓下,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 (Abdelaziz Bouteflika、圖、下簡稱布氏) 數日前宣布辭職,為其近20年統治劃下句號。與此同時,蘇丹亦出現大規模示威,要求總統巴希爾下台。接連兩個阿拉伯國家爆發反政府示威,這會是阿拉伯之春的再來嗎?

 

先簡介這兩地為何突然爆發示威。在阿爾及利亞,觸發點是2月時布氏宣布參加總統選舉,尋求第4度連任,認為政治應該有改革的年輕人於是上街要求他撤回決定。阿爾及利亞是產油國,經濟雖不算富裕亦不算差,數年前其他國家爆發阿拉伯之春時,阿爾及利亞政府通過放寬政治管制和派糖措施成功減低人民不滿。但布氏尋求連任令民眾特別討厭的是,他不但已82歲和做了近20年總統,是老人政治的象徵,他在2013年中風後已極少公開露面,甚至經常有謠言他只是傀儡或已去世,人們認為這樣的人實在沒理由再連任總統。


有趣的是,政府和軍方一直都沒大力鎮壓示威,反而不斷讓步,過去一個月來布氏先後宣布放棄參選和改組政府,但民眾沒停止示威,布氏在3月底宣布願意在4月提早下台,軍方高層卻公開要求他立即實行,終令布氏在4月2日即時離職。看來布氏可能真的是個傀儡,或者說只是利益集團的檯面代表,最終成了棄子。民眾似乎也這麼想,即使布氏走了也沒結束示威,繼續要求新政府和軍方實施政治改革。


至於蘇丹,主要問題是經濟不景。蘇丹是產油國,可是數年前南蘇丹獨立脫離後,因多數油田位於南蘇丹,蘇丹的產油量激減,國家財政和經濟也轉差,終於政府捱不住在去年宣布貨幣大幅貶值,卻令物價飆升,人民生活更困難。蘇丹近月都有過不少示威,但數日前4月6日的卻是一直以來最大規模的,要求巴希爾下台,和要求軍方支持推倒巴希爾,示威持續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在1985年4月6日,蘇丹曾發生軍事政變推翻當時的總統 (巴希爾則是在1989年領導另一次軍事政變後上台)。有報道指政府高層矛盾極大,軍方至今都未有大力參與,鎮壓示威主要由情報機關NISS的保安部隊負責。

adblk6


這是否阿拉伯之春的再來?難算得上是,但的確有其影子。首先,每個國家有其個別國情,我們不應簡單化認為有一兩個阿拉伯國家有事,其他國家就會進入同一狀態。更具體來說,正因為數年前發生過阿拉伯之春,而當時每個國家有不同經歷,這會影響他們今次會否再爆示威。例如一些當時推翻了獨裁者的國家,後來卻因不同理由而沒能成功轉型成民主國家,如再次有獨裁者上台 (埃及等) 或爆發內戰 (利比亞等),陷入部分評論稱的阿拉伯之冬,這會令當地人民更謹慎是否再搞革命。反而阿爾及利亞和蘇丹都是當時示威較小和獨裁者沒有被推翻的,或會增加人民示威的機會,因為民怨沒有被充分發洩,人民也沒有經歷大舉鎮壓。

 

利益集團捨棄布特弗利卡
其次,阿爾及利亞的情況也比較特別。正如上面講過,布氏年老病重,很可能已經淪為利益集團的代表,多於一個完全掌握權力的獨裁者,於是當革命爆發,背後利益集團即把他當成代罪羔羊捨棄,冒求以較低成本盡快和平解決事件,然後維持既得利益 (新的臨時總統為前國會議長,即仍屬既有勢力)。但蘇丹的巴希爾似乎仍然牢牢掌握權力,因此較難自願下台。我們也要留意兩人當初上台的背景不同。布氏只是利益集團的其中一員高層,同一集團之前有過兩三個其他人物當過總統,布氏在他們都死去或退休後才當上總統,所以他本來就不是隻手遮天式人物。巴希爾則是自力領導軍事政變上台。

adblk7


最後一個跟上次阿拉伯之春有關的經驗,是所謂的革命不能止於推翻獨裁者,要真正轉型為穩定的民主國家還需要很多因素,像如何在政治革新和舊有利益中維持平衡 (防止後者特別是軍隊反撲),以及新政府能否推出措施穩定經濟和社會 (防止人民對民主失去信心)。所以阿爾及利亞的革命會否伸延至其他國家,以及最終能否成功轉型為穩定的民主國家,仍待觀察。 


文:假才子(傳媒工作者、比較政治碩士、假大空冒牌才子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