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話騙案層出不窮,警方在今年首4個月錄得279宗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減少2宗,總體涉及金額達8,490萬港元。65%案件牽涉假冒官員,涉款8,053萬港元,單一最高損失個案更高達1,207萬元。受害人年齡愈來愈輕,38%在30歲以下。警方未來一個星期加強防電騙宣傳,主要在往來中港兩地的各個口岸加强宣傳。
警方今年首4個月接獲的電騙中,以假冒官員最多有182宗,較去年同期升18.2%,當中156宗有金錢損失,包括79宗受害人洩露個人銀行密碼、65宗要求受害人匯款至指定戶口和12宗見面方式收款。
31%受害人是新來港人士
此類假冒官員騙案中,31%受害人是暫居香港的內地人,包括留學生,另一成內地新移民。東九龍刑事總區刑事總部偵緝總督察譚威信(圖)指,騙徒要求部分受騙人士下載應用程式或瀏覽指定網站,在程式內輸入銀行號碼及密碼,從而套取受害者的資料騙取金錢。
他又指,發現部分受害人與內地完全沒有聯繫,甚至沒有返回內地均一樣被騙,「以我們的分析,很多預錄語音的程式,都是普通話形式進行,接著假冒官員,第二重、第三重都是主要以普通話作語言交往。如果完全對普通話陌生,可能第一刻已經收線。」
唔睇新聞易受騙
按數據分析38%受害人是30歲以下,37%是家庭主婦。譚威信指,年輕的受害人增加,相信與上年紀的人多留意新聞,認知較多,但年輕人忙於工作和讀書,少接觸電話騙案等資訊有關。
反詐騙協調中心將運作
近年大部分電話騙案涉及跨境罪行,警方會與內地公安及國際刑警緊密聯繫,交換情報以打擊犯罪集團。
警方亦會聯同大學科研人員研究過濾電話騙案的方法。據了解,早前成立的「反詐騙協調中心」將於下半年開始運作,負責統籌及應對各種騙案,中心將有專員24小時接聽電話,協調中心亦擬與銀行商討24小時凍結銀行戶口,以攔截過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