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2億元擴大建造業學徒計劃。
•推行「建造業2.0」改善生產力。
•升格發展局的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

多名基層市民昨一同觀看預算案直播,並展示標語表達心願,包括發展過渡房屋。(林俊源攝)
本港樓價冠絕全球,市民除關注預算案派糖,亦關注有否協助改善住屋。基層市民捱貴租住劏房屢見不鮮,政府為未來3至5年預留20億元,讓非政府機構(NGO)申請建過渡房屋,助部分市民紓困。此外,財政司長陳茂波亦預告2019/20年度將賣15幅住宅用地,料可建逾1.5萬個住宅單位,惟強調無意「撤辣」。
運輸及房屋局成立「過渡房屋專責小組」,負責構思基金申請機制。政府消息透露,每個過渡房屋單位總成本平均需約50萬元,推算20億元可提供約4,000個單位。
陳茂波補充,倘資金使用恰當,需要時樂意加碼,惟過渡房屋只屬過渡性質,不會納入房屋階梯。
專責小組助「覓地」
政府消息解釋,專責小組負責制定審批機制,並於日後做「中間人」角色,假若NGO未確切有地建屋,可助其與土地持有人作前期商討,達成共識再正式申請資金。政府消息構思申請條件:項目可營運5年,租金須低於市價;已輪候公屋一定年期的申請佔八成,其餘可由營運機構決定,批予有需要市民。而每個計劃資助金額雖有上限,惟因應每個項目情況,故有可能部分項目或獲全數資助。地政署早前透露,正研究合適的政府用地作過渡房屋選址。政府消息透露,相關研究仍在繼續,如完成「名單」研究,會優先向對計劃有興趣的NGO「邀約」。
63歲的鄧伯(圓圖)現居暫時宿舍,形容過渡房屋是「好可憐嘅幫助」,無法解決社會的根本問題,盼政府能「落地」了解基層生活。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對今年政預算案失望,認為政府將過渡性房屋交予NGO負責,當局對此無時間表及承諾供應量,甚至沒有制訂短期措施以即時助基層人士。
共建10萬單位
解決房屋問題的前提,是有穩定土地供應。政府過去兩年共撥出78幅地,供興建100,800個住宅單位,而來年將賣15幅住宅用地,其中7幅屬新增用地,料可提供8,800個單位,加上鐵路物業發展、市建局重建項目等,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15,500個單位。發展局長黃偉綸將於今天公布相關賣地計劃詳情。
預算案指出,過去數年的房屋供應「持續有序地增加」,推算未來5年可建100,400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74,200個屬公屋及綠置居單位,另外26,300個則屬資助出售房屋;陳茂波回顧2018年的私樓供應達21,000個單位,屬14年來的新高,預料未來3至4年的私樓供應,可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包括9,000個貨尾單位、6.4萬個正興建未售單位,分析未來5年平均落成量可達1.8萬個單位,較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約兩成。

(鄭廣鈿攝)

大部分基層視公屋為「出路」,「上樓」前如有過渡房屋,則可紓緩其苦況。(陳奕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