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去年7月開館以來,錄得83萬人入場,館長吳志華指,通關後到訪的海外內旅客有增長,佔參觀人數三成,預計未來訪客人數持續上升。而香港故宮今起舉行「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特別展覽,展示220套跨越達3,000多年歷史的古代中國金器,是香港故宮歷來首個以館藏為主的展覽。攝:蘇文傑
「金彰華彩」展覽共展出220套古代中國金器,大部分為「夢蝶軒」主人盧茵茵和朱偉基捐予香港故宮的館藏,部分則由夢蝶軒借展。年代最早的展品為公元前十八至十五世紀(夏至商朝)的鼻飲(即鼻環)或臂釧,反映黃金製品由北方草原傳播至中原的歷程;公元前四至三世紀的動物紋冠則相信是當時匈奴貴族所佩戴的飾物。
明代黃金冠列一號館藏
明代的雙龍戲珠樑冠,背面雙龍和火珠以彈簧連接,會隨佩戴者行走而顫動,預計是當時貴族,甚至與帝皇有關,故被香港故宮列為「1號」館藏。
至於七至九世紀吐蕃的騎射武士形飾牌,設計參考中西亞帝皇狩獵的圖案,體現中外文化交流。而捐贈人初次與金器相遇時因被美國收藏家購入,一直念念不忘,期間經歷多次轉讓,至3年後捐贈人再在文物展重遇,終成功買下。展覽分為3部分,首部分展示公元前十八世紀至漢代北方草原與中原地區的早期金器,探討草原與中原地區的互動交流;次部分聚焦公元七至十世紀期間唐朝與吐蕃王朝的金器,展示金器在兩個王朝交流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則呈現古代中國金器製作輝煌時期的成就,展示遼宋至明代黃金製品呈現的本土化和民族交融特色。展期由即日起至9月25日,成人特別展覽票價為120元,可參觀其他專題展覽。
年初四6,900人參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指,開館以來已有83萬人入場,初期每日有5,000人入場,隨後放緩至平日約3,000人、周末約4,000人;農曆新年後再回升,最高峰年初四更達6,900人。
吳志華指,通關後非本地訪客數字增加,參觀者中兩成來自內地,一成來自歐美或亞洲其他地方。他預計參觀人數會繼續上升,博物館亦會留意五一黃金周及暑假情況,檢視參觀安排,並會調整票務,推出相應措施便利公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