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衛報》文章分析港人反修例示威。(互聯網)

「光復上水」是反修例示威衍生的社會運動。(美聯社)
香港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引起國際傳媒高度關注,英國《衛報》題為《'Don't mess with us': the spirit of rebellion spreads in Hong Kong(“不要搞我們”:抗爭精神傳遍香港)》的文章指出,持續的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及示威,引發各區「遍地開花」的社會運動;因近期的示威有大量民眾參與,也顯得團結,成了國際頭條新聞,眼見如此,讓香港人更敢於發聲,「如今港人正乘著在多項議題上成功表達意見的浪潮」,而這正與他們對中國干預香港事務的不滿有關。
文章指出,身處「全球樓價最昂貴之一、缺少福利的城市」,香港人以「堅忍的工作態度」為著稱,密集的示威在香港實屬「罕見」。在上周六「光復上水」示威中受訪的多名民眾均稱,接連的反修例大型示威,令他們「當頭棒喝」,很多人對政府政策的不滿累積,認為「已受夠了」(they felt they had endured long enough)。上水的示威者不滿政府對區內的水貨客問題,長年視而不見,其中20多歲的青年Vincent Yeung表示:「反修例示威加深了我們對社區問題的覺醒,我們寧以自己的雙手爭取,不會坐著來等政府辦事。」其他受訪者亦稱,連串的示威令他們「覺醒」,提醒了他們中國正侵蝕港人的生活,其中女侍應Yo稱「感到生活受威脅」、「被中國包圍」。
參與「光復上水」的年輕專業人士Alan Leung指,「不要搞我們」(Don’t mess with us),就是示威者要向北京及香港政府傳達的訊息,他認為,人們希望保持動力,讓示威「遍地開花」。
文章並指出,反修例示威亦「重燃」港人對普選的訴求,巴黎政治學院國際研究中心教授Jean-Philippe Béja認為:「(香港)政府自以為可以為所欲為,這正是人們真正擔心的,(修訂)引渡條例結合了各種不滿,人們相信普選能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他們不發聲,沒人會幫到他們,因此他們以雙手來自決命運。」
文章最後指出,香港的政治前途仍然不明朗,因為港府受制於中國。中文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指出,林鄭月娥政府已淪為跛腳鴨政府,正等候北京指示。他認為:「希望是燃起了,結果未知,但(中國)共產黨料會加強對香港的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