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格元(左三)負責領導研究團隊。(港大醫學院提供)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和兒童與青少年科學系的研究人員,與中國武漢當地醫療團隊合作,就244名在今年1至3月武漢封城期間,於當地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兒童,進行流行病學趨勢研究。結果顯示,他們出現胃腸道徵狀的比例較成人高,但不論兒童有否出現相關徵狀,其糞便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比率均一致偏高,進一步確認新型肺炎經排泄物傳播的可能性。
研究發現,全數244名染疫兒童當中,有13.9%出現胃腸道徵狀,較其他研究得出的成人11.6%比例為高,而不足兩歲的患者,比較年長的兒童更易出現胃腸道徵狀。團隊亦為當中105名病童的糞便樣本進行「即時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發現有大約35%都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
負責今次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小兒外科分部主任兼臨床副教授黃格元表示,近期有其他研究發現糞便樣本中會驗出活新型冠狀病毒,以及在確診者洗手間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濃度升高的報導。他指這項研究進一步確認病毒經排泄物傳播的可能性,呼籲處理所有病童排泄物時,均須做好防感染措施,公眾也應時刻保持警惕,以防經病人的排泄物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今次研究已於醫學期刊《Gut》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