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爾的摩饑餓計劃派發食物予疫情下遇困難家庭。(互聯網)

義工感恩節期間捐贈食物等。(互聯網)

疫情重創經濟,美國很多家庭需要食物援助。(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美國經濟,父母失業,加上學校關閉致無法取得免費餐,愈來愈多學童要捱餓。巴爾的摩14歲女童奧雷利亞納(Kimberly Orellana)於疫情爆發前從未擔心會捱餓,但疫情下她就讀的中學暫停面授課程,移民部門近日又將其父親遣返薩爾瓦多,現在單靠母親做清潔工賺取的微薄酬勞,根本不夠她和兩個妹妹吃得飽,因此她要冒著寒雨,老遠從住家走到市郊去領取慈善機構「巴爾的摩饑餓計劃」發放的食物和日用品。奧雷利亞納說:「家裡的每個人都要吃飯,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食物,雪櫃裡才有東西。」
尼日利亞移民阿金雷米(Ayo Akinremi)因失業,同樣前來幫妻兒領取食物援助,至今亦加入其義工行列,他說,「情況令我心碎,我來到美國,但發現有這麼多人得不到溫飽,對我來說,是文化上的震撼」。
需援助家庭激增
奧雷利亞納為家人領到一袋雞蛋、麵包和其他日用品,足夠一家維持約兩周,「有時候生活很困難,但仍要走下去」。巴爾的摩饑餓計劃每逢周末會派發食物和日用品,以援助孩子因學校關閉而無法取得免費餐的家庭。自疫情以來,該機構接獲須援助家庭的申請增加2倍,至超過2,000個家庭。
據商務部一項最新調查,近12%受訪成年人說,家裡的人上月「偶爾」或「常常」吃不飽。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調查則發現,10%受訪母親稱其5歲以下孩子於10月和11月「某種程度上」要捱餓。
慈善組織Feeding America估計,今年逾5,000萬美國人有「食物不足」(food insecure)情況,其中每4名兒童便有1人捱餓。布魯金斯研究所經濟研究員包爾指,「可以肯定的說,(美國)食物不足,現在到了近代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