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06-16 06:00:00

【觀察】總是被遺忘了的教學助理

分享:
教學助理面對的待遇與前途問題似被忽略。

教學助理面對的待遇與前途問題似被忽略。

廿四歲教學助理自殺身亡,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了惋惜之情,並指出了教學助理對大眾而言鮮為人知、在行內卻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目前全港2,000名教學助理中,有超過一半需要兼任教學職務,但平均薪酬卻往往只有12,000至13,000元。然而諷刺的是,對於教學助理工作條件長期低於合理水平,葉建源卻只要求政府檢討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而忘記了早前他和教協積極爭取林鄭承諾調撥的額外50億元教育開支中,卻分毫沒有投放教學助理上,彷彿這個職級與教師工會全然無關一般。但要了解一切之先,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個時常被遺忘的職業,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adblk6


雖然教學助理的職位很久經已存在,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回歸後的董建華政府。話說在香港回歸後經濟持續受到打擊,教育部門急需找出各種緊縮開支的辦法,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大肆增加教學助理職位,以分擔教師課堂以外的各種教學輔助與行政工作,以減少開增教席的需求。所以教學助理原先的概念是一般中小學固有的書記文職延伸,只是更為專注於教學輔助方面而已。

很快,無論是當時的教統局還是學校管理層很快發覺,這些教學助理「性價比」高之餘,更能取代部教師職能,於是一方面政府就透過不同撥款先後增加「教育助理/教師助理/支援教師」等新名銜出來,而校方則明目張膽的把教師擔子轉往這些「廉價版教師」身上:最初可能只是監考、製作教材、工作紙等工作,到後來甚至連改簿、批卷、以至用「兼教」名義上堂教書也要做到。

可能有人這就會問,既然「教學助理」只有全職教師幾分之一的薪酬,工作類型近似、工作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何仍有人願意去做呢?這當然又要說到自回歸以後經濟每況愈下,教師薪酬待遇比起其他職業愈來愈吸引;教師常額制這個讓老師除了犯上嚴重過失否則不能解僱的「鐵飯碗」制度,再加上因適齡學童人數下跌而出現的殺校陰影,讓每年教師流失率與新增職位都幾乎跌至零,沒有經驗者除非擁有極優秀條件,否則應徵教席成功的機會是微乎其微。


教學助理是「晉升階梯」?
自此,很多打算投身教育界的年輕人,就視教學助理為一條成為正式教師的「晉升階梯」;但弔詭的是,從來沒有人保證過這條「晉升階梯」真實存在。那些中小學校長反過來利用這種狀況招聘那些本來已擁有大學學位甚至教育文憑、具備作為教師資格的年輕畢業生,充當原來只需要中五至中七程度的教學助理。以我所知,曾有不止一個校長曾暗示甚至語帶威迫的對應徵教師的年輕人說,只有在該校擔當一至兩年教學助理,才有可能被考慮聘請為正式教師,還要沒有任何保證,而你就只能選擇懷著這個渺茫的希望,忍受一份待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的臨時工,否則就只有直接轉行。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雖則教學助理實際上已兼具了教師的責任,然而無論是葉建源還是教協,對於教學助理的地位以至權利一直都保持著曖昧態度:每當有關教學助理被不公平對待的新聞出現時,這班教育界代表總會在口頭上表示關切,但卻從沒有為他們實質爭取過甚麼──當周子恩老師為林鄭的50億元中有部分開支用於提高師生比例,讓每間學校增加數個常額教席而振臂高呼「階段性勝利」時,沒有人會留意教學助理再一次在這個「教育界分餅仔」遊戲中,再次成為大輸家。

adblk7


常額教師制影響人力資源運用
如果你想說在自由市場中「來去自如」,若不滿意教學助理狀況大可另謀高就,那我就要跟你說在整個「教育市場」中最扭曲的就是常額教師制:它保護了能力較差的老師不致被市場淘汰,令教師職位的流動性陷入停滯,更令更有能力的準教師只能充當與他們能力不符的助理職位,造成人力資源嚴重浪費。假若真要談「市場效益」,最首先要做的就是廢除教師常額制,或至少降低將無能常額老師解僱的門檻。當然,一旦觸及到教師利益,教協、葉建源等自然就會急急撲出來喊停,甚至乎提出「增加常額教席,就能增加教學助理晉升機會」此等歪理來──先不論這些常額位置首先就會被臨時合約教師搶掉,常額給了一位教師後,下一次再有空缺或許就要等他/她退休的時候了,這種替換效率有可能滿足到過千名熱切投入教職的助理需求嗎?

退一步來說,既然常額制的鐵飯碗不能打破,將原來50億元中拿去增加師生比例的部分,作為改善教學助理的待遇,以至為他們編排合理的增薪表,這應該是相當合理的要求吧?不,葉建源和教協總會找藉口來反對,因為教師工會所保護的,從來只是教師的利益,而在利益面前,教學助理無可避免要再一次被遺忘,直至下次自殺事件發生為止。

adblk8


Henryporter
(博客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作者、面書:www.facebook.com/henryporterbabel)

amJetso請食南記堂食一人牛乳火鍋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請食南記堂食一人牛乳火鍋  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