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62065817_bZ.jpg?itok=8iGX4ueG×tamp=1739203418)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一篇以《為何很多中國人反對香港的示威活動?》為題的評論文章,指不少中國人即使接受過高等教育,並可從網上接觸沒有經北京審查過的新聞,仍然反對港人就反修例而發起示威,因為他們只向錢看的觀念已植根腦海。
文中指出,在美國名牌大學畢業、投身香港金融界4年的Cecilia Zhang,雖然能夠看外國新聞,但她仍然不理解為何港人會持續上街示威,認為他們應該回家,「經過這些示威,香港今年的經濟將變得很差。為甚麼要做一些對自己沒有益處的事?你能從中得到甚麼?」
評論文章的作者指出,在認識的中國人之中,很多即使受過教育、經常出國及能夠上網看各國新聞,仍然覺得港人示威是浪費時間;他們認為港人應該致力於重建香港,因為「香港作為一個曾經被視為代表繁榮的象徵,已逐漸失去光環」。
作者又認為,從這些觀點可看出,中國人對香港的強硬態度,已超越政治宣傳的程度,那顯示「中國模式」的信念已經深入他們腦海——為了經濟增長,不惜犧牲個人權利,自由不可當飯吃;香港人享有的那種個人權利——在傳媒、法庭及街上挑戰政府,將在中國造成混亂,從而回到貧窮和飢餓的時代。
不過,作者指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是這樣,北京科技公司行政人員趙劍飛就在社交網站寫道:「過去40年,我們只談經濟,沒有其他,一切思考均建基於所有人都是經濟動物的假設。展望將來,這個假設是行不通的,我們要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