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2-03 04:30:18
日報

10聽障跑手夥健聽拍檔挑戰渣馬 健聽會計師︰共同參與有得著

分享:
聽障跑手

(左起)張建邦、倪佩明、梁桂菁和胡嘉儀。

跑步彷彿是與生俱來的技能,若認真看待則須掌握一定技巧。聾人練跑須花上比一般人更多精力,更何況在數以百計跑手的馬拉松中,承受被撞倒的風險,這或窒礙他們參與運動意欲。有會計師興趣小組與社會服務機構聯合聾人和健聽人士以夥伴形式出戰周日(9日)的渣打香港馬拉松10公里賽事。團體表示,活動令聾健人士皆有得益,更能促進共融、互相加深理解。
文︰陳穎琳     圖︰羅錦鴻

跑步是一種須注意呼吸節奏的運動,並要留意身體平衡,而聾人因聽力受損平衡表現或較差,加上缺乏聽覺刺激,對於呼吸系統的精細控制或也不及健聽者,更須以眼睛兼任耳朵,隨時意識周遭環境。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兼該會田徑興趣小組召集人倪佩明(Juni)透露,曾患中耳炎,雖然完成手術,但聽力仍較一般人差,因此深深體會有聽力障礙人士的困難。有15年跑步經驗的Juni體會到跑步的好處,公會早前與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合作招募10名不同聽障程度及不同年齡組別的聾人參與訓練,並以一對一方式夥拍健聽人士參與周日渣馬10公里賽事。

adblk6

參與的聾人各有一名健聽拍檔,須接受9堂訓練,學習跑步時正確的呼吸、步頻和姿勢。談及聾人練跑的難處,Juni以其拍檔為例,她是逾60歲的香婆婆,不單缺乏運動經驗,更不懂得手語溝通,在跑步時不會發出呼吸聲,令其他人難知悉她的呼吸節奏是否正確,Juni在教導時唯有以手勢逐步引導其呼吸。

Juni續指,聾人受訓時較少主動發問,甚至可能在不懂時裝懂,亦是另一難處。聾福會註冊社工張建邦(Oscar)解釋,因為害怕麻煩他人或因為收到不好的回饋,聾人常常會不懂裝懂。

聽障跑手

參與的聾人須接受9堂訓練。 (受訪者提供)

溝通須磨合 後漸建立默契

訓練初期健聽和聾人在溝通需要磨合,但亦逐漸在接觸上建立默契。雙耳深度聽障的跑手梁桂菁(Queenie)笑指,Juni在指導聾人時花了很多功夫,如她初時會下意識習慣以講話的方式指導,很快便因應各跑手的需求,為各人作「度身訂造」的指示,如對全聾人士配以動作和手勢;對弱聽人士調節聲量、重複說明等。她續指,感激有機會參與今次計劃,除改善跑姿,亦改變了以前認為跑步是一人運動的想法,很享受與拍檔一同跑步的時光。

adblk7

同為公會會員、Queenie拍檔的胡嘉儀(Sarah)則指,曾以為只有視障人士才需要領跑員,不解聾人除了聽不到起步槍的聲響外還需要怎樣的幫助,直至是次活動才了解到聾人跑馬拉松會有被撞到受傷的風險,在合作過程中亦受Queenie對跑步的熱情感染,使她獲益良多。

跑步看似有對跑鞋便可落場的運動,過往一直喜歡跑步Queenie約5年前助聽器失效,因有一定風險須一度停止街跑,直至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後才重拾跑步樂趣。Oscar指,聽障是一種「看不見」的殘疾,大眾也或難以了解聾人生活的困難和問題,雖然人工耳蝸可為聾人有效地改善聽力,惟在維修、保養、更換言語處理器或配件等須付高昂開支,聾福會成立「人工耳蝸慈善基金」盼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經濟支援。

adblk8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