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已開展全港滅蚊行動。(資料圖片)
香港爆發本地登革熱,昨再新增兩宗,一星期內已累積18宗確診個案。食環署昨公布每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指數由6月的11.3%,升至上月的15.7%,顯示白紋伊蚊在社區滋生的情況「略為普遍」,但當中15個監察地區超出20%的警戒水平,而油塘和禾輋指數冠絕全港,分別達45.1%和42.6%,即該區近半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食衛局長陳肇始指,現階段須持續且密集地滅蚊,以防登革熱演變成風土病。
食環署公布,57個監察地區中,上月有15個地區指數超出20%的警戒水平(見表),其中最高的地區首5位依次為油塘、禾輋、將軍澳北、荃灣西,及屯門西。而疑是感染源頭的長洲,及鄰近獅子山公園的黃大仙中區,則分別錄得11.8%及21.8%。另外,各主要口岸的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亦由6月份的2.4%,微升至7月份的2.7%。

指數逾20%即五分一區域
有白紋伊蚊
食環署解釋,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共分四級,當中油塘與禾輋上月指數超過40%,達最高級別的第四級,代表該區有接近一半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而指數逾20%的地區蚊患情況達第三級,即地區內逾五分一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署方續稱,非常關注蚊患情況,已通知相關機構在指數達警戒水平的地區的公用地方,張貼警示通告,提醒住戶和員工立即採取防治蚊患措施。
就蚊患嚴重,誘蚊產卵器指數公布明顯滯後,署理食衛局長徐德義昨出席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會議後回應,會積極研究增加公布指數的效率,以提高市民的警覺。他續指,目前登革熱已知有兩個源頭,包括黃大仙獅子山公園及長洲,當中長洲的平房式房屋環境或有較多露天地方,易有積水,滋生蚊蟲,局方今日會與區議會、鄉委會等到長洲宣傳,教導居民如何滅蚊。

陳肇始︰防成風土病
正在休假的食衛局長陳肇始(圓圖)亦在網誌強調,政府沒有輕視事件,又指登革熱爆發早期階段屬關鍵時刻,需立即採取強而有效的方法控制情況,而現階段則須及時、持續、密集及有效的防蚊滅蚊,防止登革熱傳播和演變成風土病。
醫管局表示,會實施進一步的應變措施,包括增加訂購數千套登革熱的快速測試試劑;及如有大量有登革熱徵狀的病人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醫院將在48小時內分階段開設「指定診所」,集中診治登革熱疑似病人,以減輕急症室的壓力。而食環署亦已展開為期十周的第三期全港滅蚊運動,加強全港密集式防蚊滅蚊,又呼籲市民合作防蚊滅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