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心臟病及曾經中風的五旬漢,前年因抽筋及胸口不適入院,期間屯門醫院當值實習醫生疑未及時診斷他心肌梗塞,搶救後最終不治。今日(20日)繼續進行死因研訊,死因庭下午裁定死者「死於自然」。
死因裁判官提出建議,包括護士及輔助醫療人員嚴格執行醫生指示,按時為病人進行檢測,如未能按時做到,則必須通知醫生;對於事發時,當值醫生假定心電圖與心酵素檢查同時進行,因而誤導分析,死因庭建議若醫生認為需一同進行的檢測,必須在紀錄上列明。
死因庭又指,醫管局應提供訓練予有機會操作心電圖儀器的輔助醫療人員,懂得閱讀基本原理,以便立即通知醫生不尋常的心電圖情況;若以後發現病人只有一項符合心肌梗塞症狀出現,應安排病人3小時後重複進行檢測。
3位死者家屬出席研訊
生前任職兼職課外活動導師的57歲死者容國洪,2021年11月30日因抽筋及胸口不適送抵急症室並留醫,12月1日進行「通波仔」手術後同日離世。醫管局代表及3位死者家屬均有出席研訊。
死者等候手術室期間心臟停頓2次
屯門醫院內科駐院醫生區瑞華稱,12月1日上午11時許向死者問診,死者表示「心口陰陰痛」、「頭暈作嘔」,區再查看其凌晨4時多的心電圖,綜合死者病史,初步診斷死者為冠心病,遂安排再為死者進行心電圖和抽血,並通知心臟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但死者等候手術室期間心臟停頓2次,最終不治。
區瑞華指,當晚實習醫生在死者凌晨4時許的心電圖上註明死者心跳傾向正常人規律。但區指心電圖當中有資料使他提高警覺,包括「心臟正前方有心肌梗塞情況出現」、「ST段上升」等,但認為心電圖文字資料有時會誇大實際情況,需要醫生再用「人腦」自行判斷。
家屬感悲痛無法接受
死者家屬於陳詞中表示對此醫療事故感「深深悲痛」、「無法接受」,家屬提出3項建議:包括改善病房工作流程,使醫生適時查看病人報告;建立有效系統為高危病人尋找有效治療,家屬引述專家證人范瑜茵稱醫治心肌梗塞中最大因素為時間;以及向醫護加強指引及培訓。
屯門醫院:向家屬致歉 已加強前線醫護培訓
屯門醫院回覆查詢時表示,對病人離世感到難過,再次向病人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並就病人心肌梗塞臨床判斷錯誤,與及主診醫生通知家屬病情時未有充分顧及家屬之感受表示深切歉意。院方會繼續為家屬提供所需協助及跟進其他需求。事件後院方已深入檢視個案的臨床處理過程,並已落實一系列改善措施。
發言人指,新界西醫院聯網轄下醫院已加強前線醫護人員判讀心電圖的培訓,以提升前線人員對病人臨床狀況和心電圖變化的警覺性。不同專科的實習醫生每季均須接受相關培訓,提醒他們要密切留意病人心電圖檢查結果的變化,如發現異常應盡快請示上級意見。
院方又指,已改善有關流程,病人完成緊急心電圖檢查後,醫生可透過即時電子通訊系統接收到通知及檢視心電圖報告,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 院方表示,已提醒醫護人員在診症後,必須於病人病歷作適當紀錄,以便作跟進。另亦提醒醫護人員及相關職員,在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時,應適時及準確地轉達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