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不景,去年6幅地流標,今季更暫停推住宅地,港府原預計本年度約850億元賣地收入勢無法達標。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接受《am730》訪問時指,預料未來3至5年政府賣地收入減少,差餉和釐印稅亦受影響,將減慢基建發展和市區重建等,並估計政府會推出小量具吸引力的住宅地,因若長期停售,將向市場釋出悲觀訊息。 記者︰曾偉龍
政府去年至少有6幅土地流標,有會計界推算本年度賣地收入將較原預計的約850億元,減少619億元,擴大本年度財赤。劉勵超指,高地價收入一直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帶動差餉、釐印稅和補地價收入,支持香港政府財政,「如果半個世紀以來,香港冇咗同房屋土地有關嘅稅收,香港會否發展成今天嘅城市?」
料未來3至5年賣地收入持續少
但過去一年土地連番流標,政府今季更是自2010/11年度主動賣地以來首季停推住宅用地。參考政府數據,2021/22年度地價收入佔政府總收入達20.6%,至2022/23年度有關比例已大減至11.2%。有關收入會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用作發展基建,劉勵超稱,若香港賣地「唔賺錢」,首先影響基建發展,繼而影響政府發展社會民生福利,料未來3至5年賣地收入少的情況持續。
政府現金流漸見緊絀,有意見指政府應以「先北都、後交椅洲」步調發展兩個大型項目,劉勵超認為,兩個項目推展階段不同,若程序順利,交椅洲人工島可比北部都會區的最後部分更早完工,但交椅洲計劃仍須通過環評,時間表仍有變數,而根據過去經驗,即使地價回落,亦不應該停止造地,故現時無理由叫停兩個計劃。
政府設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為交椅洲計劃等項目考慮不同融資方案,劉勵超相信,交椅洲計劃最終需要透過發債集資,但現時經濟不佳,「未必有人買」,若現金流出現問題,便會減慢交椅洲發展步伐,「多有多做,少有少做」。
地價下跌,劉勵超認為,市區重建速度將受阻,故市建局亦提出轉移地積比和一地多用等方法,增加重建價值,但他相信市區地價「跌極有限」,現時政府推動小區重建,並放寬強拍門檻,料有助市區重建,「小區發展,唔使做牙籤樓,可塑性會好啲」。
政府今季停推住宅地,發展局長甯漢豪表明市場氣氛欠佳,會研究拆細較大幅的地皮出售,增加投標誘因。劉勵超認為,政府不希望賤賣土地,但難連續兩季停推住宅地,否則或損長遠的私樓供應,並向市場釋出悲觀的訊息。
料推少量吸引力較高地皮
他指,政府很快要公布下一季賣地計劃,「拖唔到幾耐,下季之前好難有乜嘢戲劇性改變」,故估計政府會推出少量吸引力較高的地皮,讓發展商投標,但政府手上以新界地為主,市區靚地數量很少,故數量亦不會大,如要改善新界土地的條件,亦要「基建先行」,開闢道路,則回到政府財政問題,亦需要時間。至於將大地皮拆細出售,他質疑效果未必很大,「係咪有咁多地可以拆細?始終地大就易開則(效益較高)」。
他又指,發展商目前手上有數千伙私樓「貨尾」單位,同樣面對不想賤賣的問題,但發展商需要資金回籠,始終要推售單位。
指未來5年難言「興」外資觀感短期難扭轉
地價高低與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指,外圍環境不佳,香港經濟難以獨善其身,面對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制裁,港府盡力解說也只是事倍功半,因歐美市場和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在政治上的負面觀感很難以改變。
劉勵超又認為,疫情期間很多經濟活動和國際企業總部遷到新加坡,「長期攞唔攞得返,好難講,但三五年內睇唔到有乜吸引力將有關公司扯返嚟」。他續指疫下很多外國人從香港撤退,未必是因為外國政府對香港的制裁或對評估香港風險而離開。他認為,「地價和經濟未來5年難言『興』,故香港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自然可吸引投資,帶動商業和住宅物業需求。
香港樓市未來數年預料受壓,劉勵超強調,政府須吸取過去教訓,不可停止造地和發展,「(港府)97年前係有錢,宣布『八萬五』後外圍就冧;宣布北都交椅洲(時)政府財政係好,宣布後就唔好,如果當年堅持到『八萬五』係好,但講到尾係錢問題」。他認為,香港開埠後經歷多次起跌,城市長線人口會增加,必然有土地需求,故須繼續造地,若社會未有需求,仍可作土地儲備,加上公屋有的剛性需求,也可考慮增加公屋比例,「過渡屋、簡約公屋只係用嚟止咳,好過用咁貴嘅止咳水」。
現時地產商資產負債比率令人關注,劉勵超稱,發展商和金融監管制度較當年成熟,「香港發展商做咗好多年,唔會讓自己陷於險境……唔似碧桂園、恒大(爆煲)借錢多,因為內地銀行手鬆,香港有壓測,睇得好緊」。
認為未來樓市不會跳崖式下跌
香港經歷過97年、03年、08年經濟危機,出現負資產慘況,劉認為未來樓市不會跳崖式下跌,因港人較當年成熟,早前移民潮導致樓市受壓,「賣樓移民」會轉趨穩定,而香港作為國家「示範單位」,十四五規劃中亦包括香港,「香港呢個窗櫥唔會倒」。他相信,港府和發展商未來10年的重點都在「穩定」,政府高土地收入的局面短期內不會再現,但若能依計劃在未來10年推3,300公頃土地,可以穩定到樓價。他續指,土地增加,地價降至合理水平,由賣地數量大達致「高土地收入」結果,樓價亦會因應發展商銷售策略,可在競爭下薄利多銷,有利樓價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