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學文憑試(DSE)中國歷史科共有5,306人應考,近七成人獲得3級或以上成績。考評局表示,不時有考生混淆史事與人物、時序謬誤錯配,例如有人把《北京條約》列明的「割讓九龍半島」,變成「租借九龍半島,為期99年」、「割讓九龍半島北部」或「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批評是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人名地名現錯字易張冠李戴
考評局最新出版的《試題專輯》提到,有問題要求考生闡述商人及醫生何啟對香港的貢獻,惟有考生組織混亂,只羅列一堆醫院和學校名稱,甚至列舉錯誤例證,指何啟創辦「瑪利氏醫院」、成立東華醫院、創辦聖士提反女書院等。當局指,除個別題目外,整體而言考生表現在中史科兩份試卷均較去年佳,表現較佳地方包括能細緻審題、按題旨發揮並立場清析、能妥善安排作答時間,以及已少見寥寥數行的答卷等。
不過,錯別字問題除中文卷外亦見於中史卷。考評局指,部分考生錯別字較多,尤其人名、地名等寫錯字,容易出現張冠李戴錯誤,如把「粵漢鐵路」寫成「越漢鐵路」、「張學良」寫成「張國良」、「列女傳」變「烈女傳」等,亦有人將頓悟寫成「邨唔」、僧變「憎」、金剛經變「金鋼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