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憑試中文科昨日開考。
文憑試首個核心科目昨日開考,打頭陣的是向來被喻為「死亡之卷」的中文科。今年閱讀卷課外篇章選用內地及台灣作家的作品,而文言文就談及安史之亂和後人評價;「寫作」實用寫作部分,要求考生撰寫演講辭,並設三揀一命題寫作題目。有考生表示,卷一試卷並非太難,文言文篇章亦容易理解;亦有人表示在卷二花了較多時間處理實用文,令寫作文時間緊迫。有教師表示兩份卷難度適中。
文憑試首個核心科目中文科開考,今年共有4.8萬人報考,較去年多約3,800人,當中近5,300人是自修生。考驗閱讀能力的卷一,分兩部分,包括甲部的十二篇指定範文,而試卷今次選用《論仁、論孝、論君子》、《山居秋暝》和《六國論》三篇作考核,考問重點主要與內容和寫作手法相關。
至於乙部則有兩篇白話文及一篇文言文,分別是節錄內地作家蔣方舟的《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及台灣作家柯裕棻的《比正路還長的巷子》,而文言文則是《資治通鑑》和《滹南遺老集》,講述唐代的安史之亂中,張巡、許遠兩官員守衛睢陽城的事跡。
有考生表示,卷一試卷並非太難,文言文篇章亦容易理解。亦有考生表示,其中一篇白話文較難,所以先作答較容易的文言文篇章題目,留待最後再才處理白話文篇章的長答題。
命題寫作題目三揀一
卷二「寫作」實用寫作部分,要求考生為鼓勵領養寵物活動撰寫演講辭,而乙部命題寫作題目三揀一,包括「藏在泥土中的寶物」,考生可記敍泥土「 藏 」物的過程,也可描寫泥土「藏」物的狀況;第二選項「為不完美添色彩」考生可借事抒情,或闡述為不完美添色彩的方法或重要性。而第三選項是談論對「行事要量力而為,勉強沒有好結果」及「要踏出舒適圈,才可以突破能力的界限」兩者的看法。
有考生說卷二實用文要求撰寫演講辭,試卷提供的背景資料不難理解,但不小心花較長時間處理實用文,導致作文的時間較緊迫。另有考生以「藏在泥土中的寶物」為題寫作,認為題目較簡單,撰寫有關挖掘出埋在泥土中的盒子,記起與家人的珍貴回憶。
創知中學中文科副科組長金卓麟分析試卷表示,整體兩份卷的難度適中;卷二作文的其中兩條題目,「藏在泥土中的寶物」及「為不完美添色彩」,均要求考生發揮想像力。他表示,考生可直接描述埋在泥土中的物品,但可能要加入情感或領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