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營盤的一條轉角斜坡上,有一間小小的麵家。經過時,店裡的磨豉牛腩總會傳岀陣陣飄香,使人駐足停留。當你想一探究竟時:牆上的手寫餐牌、青磚瓦瓷、紙皮石地、揭頁月曆和斷斷續續的電台音樂,都恍似把時光定格在半世紀前。午後三時,今年七十一歲的老闆難得清閒,便坐下來娓娓道來他與太太經營麵店的點滴。
清晨六點開工
老闆盧烔明於70年代接手外父的麵店,清晨六點便要到達店舖準備,「牛腩和牛筋要汆水,再用蔥薑蒜爆香磨豉醬,之後牛腩要切薄啲同牛筋一齊慢火炆」。中氣十足的盧老闆,一點都不像已年過七十。除了每天要炮製招牌磨豉牛腩和煲湯底外,他還要親身去到西營盤街市入貨,再慢慢地推著車仔行上斜坡。當問到他這樣累不累時,他只是笑著回答:「係好多嘢做㗎,好似超人咁。」
夫妻檔齊齊上
當説起牆上的餐牌仍是以花碼寫價錢時,只見盧老闆笑著指了指太太龔笑英説牆上的餐牌都是岀自老闆娘的手筆。他又説:「佢都要做㗎,你估佢唔洗做咩」。原來包雲呑和樓面的重任是落在老闆娘身上,但她可以晚一點才落舖頭,遲一點才起床。問到他會不會肉赤太太時,他説:「少,不過粗重嘢梗係男嘅做㗎啦。」答案會否已不重要,行動早已勝於萬語。
時代變遷 味道仍舊
「以前呢,門口嗰三棵樹好靚㗎,夏天可以遮陰,啲風吹入嚟仲好香㗎。」盧老闆向我們説著過去的景象。「仲會有啲西人入嚟睇書㗎,大學啲教授嚟」聽他説著恍似只如昨日的事。他説枝記已經做了三代,最難忘的仍是一眾街坊表示從小到大的味道從未改變。
街坊食堂 最怕多客
攝影師想拍攝牛根腩麵時加點蔥花點綴,兩夫妻卻説因為這裡的街坊都不喜蔥,所以不知何時開始便沒有放了。「啲街坊一坐低我就知佢要咩」、「連啲菜落唔落蠔油、走唔走油都知」兩夫妻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説著。「幾年前已經想退休,後尾啲街坊話開幾個鐘都好,就半退休咁做」,老闆娘表示最怕做完訪問客人多了做不來,「人哋山長水遠嚟到,招呼不周就唔好啦」。所以她説若真有一天要結業,也不會提早通知。
老店後繼無人
店面雖小,但工作量多且繁複,盧老闆表示「有請過人,但教兩日就走」。看著兩夫婦默契地在廚房為街坊們煮麵沖茶,想起他們説現在只是在「過日晨」。街坊們也十分識做,知道夫婦倆甚麼時候開舖、甚麼時候多學生、甚麼時候收舖,甚至還會先打電話來看看他們有否開舖。兩人都表示現在體力不能做太久了,但談及有否後悔大半生都在麵店中渡過,也只是笑説「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