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熱愛的旅遊地點如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等等,都是位於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而香港則是位於歐亞板塊內,也不是處於板塊邊緣。
香港並不接近這條活躍地震帶,因此發生大地震(英文︰earthquake)的機會很微。相比起居住在地震帶的人,香港人未必很熟悉災難應變常識,卻很常到地震帶地區旅遊。預先學習一些避難知識,當萬一遇上地震時,都懂得應對和保護自己。地震應該點做?本文會詳細解釋。
▼地震應該點做?▼
1. 保持冷靜
遇上緊急災難時,應保持冷靜,不要隨便亂走。必要時需捨棄個人物品,逃到安全地方去。
2. 尋找安全的避難處
在室內遇到地震,不要依靠在牆邊和走近窗邊,因為懸掛在牆壁上的物品和放置在高處的物品都會隨時倒下。我們應立即躲在桌子下、床下或其他堅固的家具下面 。
當在室外突然遇到地震,請立即遠離建築物、樹木、電線等,因有可能崩塌,並盡量走向遼闊的空地。而在郊區、海邊遇上地震,盡快遠離海岸線,向高處逃生或移動到安全區域,因有可能隨時引發崩塌、海嘯等等。
3. 正確姿勢
當地震發生時,我們用手保護頭部,並保持姿勢躲在堅固的結構下。切勿把手放在頸部上,這樣做反而容易造成頸椎受傷。
日本地震|旅行撞正地震/海嘯點算好? 防災逃生包+地震必備APP一覽
4. 保持通訊
面對災難情況,很容易與親友失聯。最好第一時間提取避難包和電話,盡量與外界保持聯繫,讓親友得知自己的狀況,也可以當作接收新聞資訊用途。
5. 自備避難包
如長居地震帶地方,應準備避難包並放在方便提取的地方。市場上有不少地震避難包選擇,像是Muji無印良品也有推出。但遊客可以怎樣準備呢?
只要記住以下重要物品,我們隨時都可以自製一個避難包。避難包內容:
1. 食物和水
當不幸受困時,礦泉水和乾糧就是支撐身體的重要資源,食物方面可準備一些朱古力、餅乾等等。
2. 小毛毯
可避免身體失溫情況。
3. 個人藥品和急救用品
特別是需要長期服藥的人,應隨身帶備藥品。
4. 哨子
有助向外界求救,讓救援人員了解受困位置。
5. 電筒和電池
地震後的災區大多會斷水斷電,電筒可幫手黑夜中照明,查看附近環境,也可以當作求救用途。
6. 一對粗棉手套
因為發生地震後,周圍都會出現碎石、碎玻璃等等,戴上手套可有助前行,減低受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