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庫斯科(Cusco),數一數二的高海拔城市,古印加帝國首都,曾經被西班牙人入侵,印加文化與殖民遺風在市內混和一起,做成了獨特景觀,市中心有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跨世代人文風景十分吸引。
文、圖:何志光

大教堂金碧輝煌的裝飾。
昔日,庫斯科被稱為世界中心,因為在印加語,她就是「肚臍」的意思。秘魯人會視她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搖籃」。作為印加文明的商業、農業、政治及宗教中心,地位舉足輕重。今天,轉到旅遊角度而言,亦見重要,前往馬丘比丘的話,她是必經之地,世界各地遊客,因利成便,也留下來遊覽。
大教堂名畫堪賞
武器廣場中間是花園,具歐陸風情,中央噴泉上豎立起一尊印第安人像,四周外圍既有印加古建築,也有教堂、西班牙式拱廊、很多餐廳、小商店,旅遊紀念品店,匯集了種種印加痕跡,與歐陸風格元素的畫面,這都是因為十六世紀,西班牙侵略城市,摧毀神殿後,築建教堂;另外,一些印加時代的街道與房屋,留存至今,經歷了幾次地震後,殖民者努力重建城市,於是凸顯了兩種面貌。廣場上最壯觀是大教堂(La Catedral),毗鄰兩座小教堂,左側是聖家堂(Templo de la Sagrada Familia),右側是庫斯科最古老的教堂,建於1536年的凱旋教堂(Templo del Triunfo),3間教堂同時參觀,從聖家堂進入,經凱旋教堂離開,至於大教堂只在特定時間才開放。廣場另一邊,可見到耶穌會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ía de Jesús),它與大教堂對望,令廣場生色。庫斯科大教堂內金碧輝煌,除了精緻雕像外,牆上掛著庫斯科畫派油畫,其中一幅是印加版的「耶穌最後晚餐」,畫作人物佈局與達文西原作品幾乎同出一轍,觀眾焦點特別放在餐桌上,竟然擺放著一隻烤天竺鼠!另外,猶大原本的臉,亦被換上西班牙殖民者Pizarro,充滿著諷刺意味。

教堂是殖民者留下的證據。
INFO
簽證:持BNO或特區護照人士免簽證。查詢:2868 2622(秘魯領事館)
機票:多間航空公司設有香港至南美洲航線,往秘魯首都利馬(Lima),可以選擇在歐洲、中東或美國轉機
交通:從利馬乘坐內陸機往庫斯科,約需1小時15分鐘
注意:高海拔城市,需預防高山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