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個暑假,皇仁書院同學有機會學到心肺復甦急救訓練,別具意義。
藝人余德丞(Dickson)在運動期間突然休克昏迷,幸好場內設置有AED自動體外除顫機(俗稱救心機),在場又有球員是休班護士,及時替Dickson施行心肺復甦急救。心肺復甦急救法其實人人可學,一技傍身,隨時救人。國際扶輪3450地區及香港東北扶輪社早與聖約翰救護機構合作,為市民提供免費心肺復甦訓練,現推行為期一年的中學生訓練計劃,希望推廣急救知識,讓年輕一輩發揮助人精神。預計逾千名學生完成課程並取得證書。
撰文:charlotte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曾做研究,以工作年齡層為對象(即約40至60歲人士),一年內因突發性心肌梗塞死亡人次達1,000人,而這類病人施以心肺復甦及AED機獲救機會最大。可是,本港2017年發生於院外突發性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僅2.3%,即每44宗個案僅1人可存活至出院。相比鄰近的南韓(8%)、台灣(4.6%)、日本(5.2%),屬嚴重偏低。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調查發現,面對緊急事故時,97%受訪者都願幫手報警,雖然近年不少公共場所如商場及體育館等已設有AED機,但卻不足兩成人會為患者使用。
香港東北扶輪社前社長王泰鴻醫生分享:「如果市民懂得心肺復甦及恰當地使用AED機,面對緊急事故,在醫護人員到場前,都可即時為病者進行急救,大大增加病者的生存機率。」若急救訓練普及至中學生層面,相信幫助很大。

學員需要通過考試合格,確保可運用知識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