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在新冠疫情期間受到重挫,疫情過去,面對經濟復甦、旅客復常不似如期,加上港人北上蜂擁消費,餐飲業再次面對另一難關。本港最大餐飲集團之一的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透露,今年下半年業務增長較上半年遜色,晚市情況仍偏靜。不過,他說將維持每年在港店舖數目有3%至5%淨增長,同時將力拓東南亞市場,相信可成為未來增長動力。記者:鄭惠萍 攝影:陳奕釗
美心集團今年上半年收入錄雙位數增長,並扭虧為盈,蕭德威接受訪問時坦言,上半年因受通關及疫情轉好帶動收入,「當時期望好大,為開關做咗好多準備迎接」,不過年中過後,尤其9月、10月開學後明顯感受到本港消費能力轉差及偏弱,可能因北上消費及夜市平靜有關,「下半年的確冇上半年咁好,升幅比預期放緩(按年比)」。他認為消費者消費模式轉變亦有影響,不少食客提早在5、6時晚飯後便回家,甚至不外出用膳,而不少商場內店舖提早關門,加上經濟、人手等因素影響,相對在港消費較以前「手緊」,間接影響晚市情況。
中港客消費模式齊變 遊客區未恢復
他又認為,以前港人也北上消費,「依家(內地)多咗好多嘢玩、好多嘢食,(價錢)又平啲,相對香港少咗啲經濟活動,遊客及自由行客明顯少咗」。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亦改變了,「依家食飯較匆忙,專登落嚟不是花太多時間食飯,而係打卡,睇下小紅書,會走嚟間店,叫返介紹過嘅餸,影完食完就走」。
他相信這個消費模式之後會改變,雖然暫時消費仍偏弱,但已回復疫情前九成,本月氣氛好轉下,「已好返好多,冬至訂枱情況不俗」。
美心本月中迎來第2,000間分店,蕭德威透露,疫情過後,看好東南亞市場,將加快發展步伐,香港每年開店目標30至40間,東南亞約40至50間,香港開店會較審慎,雖然租金有回落,但遊客區真的比之前差很多。
遊客種類多 復甦快 看好曼谷潛力大
現時美心本港有近900間店、泰國及越南分別有逾500間及100間店,新加坡接近170間,內地及澳門分別約300和30間店。他解釋東南亞市場暫時以Starbucks為主,未來開店步伐會較快亦會引入不同品牌,東南亞發展屬剛起步階段,加上經濟復甦較快,市場潛力大,看好泰國市場尤其曼谷,因當地遊客種類多、消費能力強、經濟持續好轉,近期有不少特色新商場開業亦是賣點。其他如澳門及內地亦繼續開店,冀每年集團整體開店數目約100間。現時香港佔整體業務約六成比重,東南亞及內地各佔約兩成,暫沒有設定東南亞市場未來的比重,希望「整大個餅,不會單一集中本地市場」。
擬引入新菜式 中菜投資額大非主力
蕭德威續指,明年將持續引入新菜種及款式,惟未有透露詳情,只稱或是東南亞菜、西餐,或特別的泰菜,「以前要去到那個國家才可以吃到的,將來在香港都可以吃到」。反而中菜不會是主力開舖目標,因為所需場地面積及投資額均大,回本期較長,日本菜、Starbucks相對回報期會較快,普遍而言每間新店平均需時1至2年回本。
在疫情期間便「大膽」引入日本一人燒肉概念「燒肉like」,及兩間特色中菜「八一漁八」及「wellwellwell」。其中一人燒肉概念甚受熱捧,故已加快開店,本港現有約20間店,並在泰國新開10間店。
美心至今管理旗下品牌近80個,過去曾收購如東海堂,蕭德威說將在東南亞及內地物色併購機會,但暫沒有特定目標,除視乎價錢外,亦要看長遠發展空間,「買咗返嚟一、兩年就玩完就不會考慮」,直言近年的確有不少企業主動上門洽售。
每年資本開支10億至20億 無上市需要
該集團除新增店舖及引入新菜式,亦會翻新舊店及增加廠房設備等,蕭德威透露每年資本開支約10億至20億元,但強調並無計劃及需要上市,由於資金充裕,亦無意引入新投資者,「做餐飲做得好,可以好穩陣」,過去多年業績每年都有增長(疫情期間除外),又認為「喺無包𧘹下反而可以做得更好」。
年均加價2%至3% 前線缺人手
面對經濟未能全面、強勁復甦,加上成本持續上升,及人手不足等問題,飲食業有加價壓力。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相信經濟回復需要時間,成本如糖價則受地緣因素而上升,而食材、人工及租金等仍持續向上,每年都會調整價單,「每年做預算時,都會話要加幾個百分點,但最後都不會加咁多」,每年整體價單平均加價幅度約2%至3%。在淡季期間會推電子優惠、早鳥及yuu合作推廣,刺激消費。
他說,將會集中策略性採購,以一個比較便宜的價錢在東南亞及內地集中採購大量食材,減輕成本。本港租金雖然已回落,但相對其他地區仍偏貴,東南亞地區的租金亦正上升,特別在好的商場及位置。至於人手問題,如要求100人,現在只請到90人,最缺乏是前線員工,尤其洗碗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