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美國加息/減息/美國減息/美國議息|美國聯儲局將於9月19日再議息,近期市場對減息的可能性持續升溫。市場對減息半厘的預期,由4分之1上調至3分之1。
此外,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日前在懷俄明州全球央行年會表示,政策調整時機已到,並且方向明確,減息節奏取決於未來取得的數據、發展前景及風險平衡情況。
以下將整合儲局官員的言論。
【9月9日更新】
美國議息|美國聯儲局2024年議息時間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議息|美國聯儲局2023年議息時間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加息|本輪加息周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議息|威廉斯:透過減息降低政策限制程度是合適
美國紐約聯儲行長威廉斯(John Williams)在為外交關係委員會於紐約舉辦的活動所準備的講稿中表示,目前經濟處於平衡狀態,通脹率邁向2%,因此,現在通過降低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來降低政策立場的限制性程度是適當的做法。
他預計,今年通脹將放緩至2.25%左右,明年將接近2%。他沒有評論聯儲局首次減息的幅度,但他表示,隨着時間推移,根據數據的演變、前景和實現儲局目標所面臨的風險,官員可以推動政策邁向中性。
美國議息|古爾斯比:通脹正走向2%目標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表示,考慮到更有利的通脹數據、以及不太有利的失業數據,很明顯政策路徑不僅僅是很快減息。
他補充,從勞動力市場和通脹數據的長期趨勢來看,儲局很快就會放鬆利率政策,然後在明年穩步實施寬鬆政策。
美國議息|戴利:減息幅度視乎經濟數據
三藩市聯儲銀行總裁戴利(Mary Daly)表示,儲局需要以減息來維持勞動力市場健康。至於減息的幅度,則要視乎即將公布的經濟數據。
她認為,勞動力市場的健康必須維持和保護,必須非常小心,若政策過緊,勞動力市場可能會進一步放緩,在我看來,這是不受歡迎的。
美國議息|博斯蒂克仍預測今年儲局減息1次
擁有貨幣政策投票權的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總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指,相信儲局今年將會減息一次,維持他之前的個人預測。
博斯蒂克認為,通脹仍是主要考慮因素,最近數周的數據反映勞動力市場放緩,通脹情況有所緩和,令他維持在3月時的利率預測。
美國議息|鮑曼:聯儲局減息時機尚未成熟
擁有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永久表決權的聯儲局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表示,在通脹壓力仍較高的情況下,局方減息時機尚未成熟。
她指,若數據顯示,通脹持續朝向聯儲局目標2%前進,當局將適當地逐步降低利率,以防止貨幣政策變得過度限制。她認為,當局目前利率政策仍具限制性,儘管貨幣政策維持在當前水平,價格壓力亦應會降溫。
鮑曼補充,到適當降低政策利率的時候,相信仍會看到通脹存在一些上行風險。
美國議息|沃勒:要實施減息還需要具說服力通脹數據支持
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擁有貨幣政策當然投票權的聯儲局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華盛頓一個演講活動上表示,現時經濟發展似乎更接近FOMC的預期,並重申當局沒有進一步加息的必要,若要實施減息還需要數個月、具說服力的通脹數據支持。
他又指,在勞動力市場沒有顯著疲弱的情況下,他說需要再看到數個月良好的通脹數據,然後才能放心地支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
美國議息|巴爾金:再觀望才決定是否減息
里士滿聯儲銀行總裁、今年在FOMC有投票權的巴爾金(Thomas Barkin)表示,聯儲局目前利率水平足以令需求進一步放緩,帶動通脹逐步回落至2%局方目標,容許當局觀望多一段時間才決定是否減息。
至於他個人,則較傾向關注通脹可能較長時間保持高企的可能性,高於經濟疲弱的可能性。他同時預期,中性利率水平預測有所上升,但巴爾金仍相信,現時利率水平有足夠能力壓抑需求上升。
美國議息|卡什卡里:今年可能不需要減息
被稱儲局「新鷹王」的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儲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指,抗通脹進展如停滯,聯儲局今年或不減息。
卡什卡里在2026年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擁有貨幣政策投票權。他表示,在FOMC開始減息前,需要見到抗通脹工作取得更多的進展。
美國議息|柯林斯料儲局今年將減息幾次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柯林斯(Susan Collins)指,她預計,儲局今年將會減息幾次,因為相信通脹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回到目標水平。她認為,儲局減息可能在兩次範圍內,這是根據她早前在3月儲局議息早提交的預測,「我仍預計今年需求將開始放緩並持續,這將有助於在今年晚些時候降低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