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下交易決策與實行時,難免都會參考過來人的方法,更多的是根據自己過去的片面成功例子的記憶,而排除記憶中的失敗教訓,即是只想到過去獲利時的優裕,而主觀的忘記過去虧損時風險,造成倖存者偏差。
記得10多年前,公司舉辦了一個炒股模擬比賽,要在一個月時間內,以固定資金獲利最多的就是勝出者,前10名皆可得到豐厚獎金,以上市港股為相關資產,只限炒港股,牛熊證及窩輪,不能炒期貨及期權。引來很多股市「高手」參與,至於是不是真的高手,我不得而知,但參與者起碼都是具備炒股經歷的吧,最少是比賽中的「高手」吧。
當年我雖並非負責比賽活動的管理者,但聽相關同事細說,很多參與者皆是壓注在一些波幅比較大的股份衍生工具上,賭大單邊,反正輸了不用負責,也不會公開成績,贏最多的得獎金就是了,不管用什麼手段,其實邏輯很簡單,似乎大半的參與者都是滿倉,不是滿倉股票而是滿倉高槓桿的衍生工具。
這也很正常,短短一個月內不滿倉不盡用槓桿,那能在眾人當中勝出?
結果出籠了超過6成的參與者虧損,獲利的當中前10名皆是模擬資本額的倍數的獲利。
公司挑選了當中6位勝出者,進入公司作分析及交易部門,公司決策主管們天真地以為,從這個篩選方法可以輕鬆找到高手,公司可得益。
但事與願違,這些位新同事全部過不了3個月試用期的最低門檻,因為面對的是有壓力真分析真交易。
很多新手投資人以為只要模擬勝利,就能夠從中長期獲利,因為深信自己的方法很成功,或是他們的紙上交易模型有效,其實他們只是和「空氣」搏鬥。
在根本不會受到任何傷害的環境模擬搏鬥場面 ,等於玩game,輸了不斷重來,在現實交易世界中,在不考量過程中的震盪:嚇走了,早走了,賺少了等等的風險,只是戰勝空氣,模擬交易的勝利,根本沒有意義。
除非真的置身火線,否則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此神勇,可以靠交易為生。
分析員經常直接了當地看未來可漲到哪裡,例如恒指可漲到24,000點、28,000點、30,000點,只用口號交易。
而交易員總是回答:可能、不一定、也許、但…,因為明白交易無先決。
人們總是對紙上談兵的勝利作出不理性的尊崇,但經常與現實相反,我在投機市場30餘年,一開始就真搶實彈,從來不與空氣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