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11-14 04:29:49
日報

真實世界數據 證肺癌篩查具成效

分享:
低劑量電腦掃描

肺癌在本港每年造成約4,000宗死亡個案,數字看似不多,但對比香港每年約有5萬人死亡,代表每12名死亡人士中,就有一名死於肺癌,可見其殺傷力甚大。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早前一項肺癌篩查計劃,發現有效找出早期患者,有助減低肺癌死亡率,研究報告已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刊登。

本港每年癌症死亡人數中,肺癌穩佔首位,大幅拋離第二、三位的大腸癌及乳癌。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司徒達麟表示,現時肺癌有很多治療方法,如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其中手術更能夠根治肺癌;數據亦顯示,可做手術的1A期肺癌,5年存活率達到八至九成。

肺癌到晚期才有明顯徵狀。

逾半確診已晚期

「為何死亡數字仍然高企?因為超過一半人確診時屬於第四期,未能做手術;至於第一期便能發現的,只有15.8%。」司徒達麟指,港人的習慣是「有病才看醫生」,而一般人的印象中,嚴重咳嗽甚至咳血就是肺癌,「但有徵狀時已是晚期,早期肺癌從外表看不出來。」若要找出早期肺癌,近年發現低劑量電腦掃描(Low-dose CT)是有效的方法,北美及歐洲研究指可減肺癌死亡率分別達6.7%及24%,「以香港數字計算的話,即每年可救回1,000人!」

台灣的研究亦值得參考,研究找來從不吸煙的人士參與,結果有2.6%人確診肺癌,當中96.5%屬於0至1期,可透過手術根治;近年台灣推出肺癌篩查之後,逾六成新確診者為第一期。惟本港衛生防護中心因未有本地數據,而未推行相關篩查。

本地篩查檢測率達6%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2021至2022年推出了免費肺癌篩查計劃,名額100個,對象是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士,目的是推廣及早發現肺癌的重要,及後發現有相當成效,故進一步分析此真實世界數據及撰寫研究論文,並刊登於醫療國際期刊。司徒達麟指出,在最終99名接受低劑量電腦掃描的人士中,有47人呈陽性,進一步跟進發現6人確診肺癌,其中4人為第一期,一人第三期,一人第四期。「檢測率對比台灣更高,相信在港推行篩查將具成本效益,亦可見家族史風險相當重要;而第三及第四期個案是因為由篩檢到診斷花了較長時間,所以日後若推行肺癌篩查計劃,需要有完整機制,讓陽性患者及早見醫生、診斷及治療,才可做到篩查的使命。」

adblk6

(左起)方嘉儀、司徒達麟、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

高風險者年過40可考慮

進一步分析47名陽性人士,發現由本港專科醫生評估肺癌風險,比起用國際風險評分機制更加準確,司徒達麟認為,「將來篩查計劃或需要加入本地專家意見及經驗。」第二期肺癌篩查計劃亦已完成,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發表初步數據,「在100名參加者中,有2人需要進一步檢查,其中一人已確診肺癌;另外有7人建議3至6個月後覆檢,其餘91人健康,只需要一般年度檢查便可。」司徒達麟建議,若自覺有肺癌高危因素,包括有吸煙習慣或家族病史,到了四十多歲便值得與醫生商討,是否應自費接受篩查,或可救回自己一命。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