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困境,出於原始本能,自救的思想啟動,在腦海間盤旋,出現一連串自語。通過自己對自己說話,希望減少內心的不安狀態,達到一種自我紓解的作用。然而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懂得如何自語的,事實上,很多貌似自我安慰的想法,都是負面的,不但不能使人產生鼓舞作用,反而迴避了問題的解決方法,等下次再遇時又犯了同樣的錯。
負面自語當中,最不應該的是「否認」,就是為免自己內心受傷而否認問題的存在,或是錯了也不認錯,不願為事情的發生負起個人責任。負責當然是正確的態度,但是有時候過度自責也是一種負面自語。比方說,今天約好了朋友去打波,外面下起雨來,就對自己說:「看,連天都不喜歡我,我打波,祂就下雨!」
「過度自責」就是把外界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導致的結果都算到自己頭上,是一種獨力承擔的豪情壯志,卻同樣是一種快速將自信擊垮消滅的不二法門:把一件事的失敗完全看成是自己失敗而忽略了環境的不配合,把一段不理想的關係完全看成是自己不可愛而忽略了對方的私心私利,這些習慣性思維都是導致憂鬱情緒的計時炸彈。
作者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