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視又名為「懶惰眼」,是因為患者通常慣用視力較好的一邊眼睛看事物。
弱視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兒童眼疾,患者可能因斜視、未有適時矯正的屈光不正如遠視、近視或散光,或其他影響視力發育的情況如眼瞼下垂、白內障等原因影響兒童腦部視力區的發展;孩童會偏向慣用視力較好的一邊眼睛,從而令另一邊眼睛「懶惰」,故弱視又名為「懶惰眼」。一般在學童視力檢查時,若發現眼睛即使帶上合適的眼鏡,一眼的視力會明顯比另一邊有差距, 或兩邊同時都有視力變弱的情況,便有可能是弱視。
在弱視治療上,醫生除了會因應患者個別情況找出弱視病因,亦會為患者進行訓練治療。患者需要每天適當的時間內用眼罩或磨砂眼鏡等蒙蓋視力較好的一眼,甚至要用藥物幫助,以鍛煉弱視眼不再「懶惰」。但往往最令醫生「頭癢」的,是患者或家屬未能配合治療,例如患者怕被同學嘲笑,或感到不舒服而除下眼罩;家長則看到愛兒做功課時感吃力,又或者害怕他/她在運動課、玩樂時造成危險,便「心軟」為其放棄治療。
弱視的影響深遠,研究發現,若在八歲前錯失治療時機,弱視便無法醫治,即使患者之後修復了屈光不正的問題例如配戴眼鏡或激光治療,看事物仍會感到模糊。而臨床上亦看到有成年人因弱視問題求診,但作為醫生亦愛莫能助。所以,治療弱視的關鍵,便是在八歲前及早發現、及時診治,以及家長能確保兒女配合醫生的指示完成治療。
作者為香港大學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眼科專科醫生駱映晴

「弱視」往往最令醫生「頭癢」的是,患者或家屬未能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