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嚴重黃斑點出血的影像檢查。
黃斑點位於視網膜中央,亦即視物最重要的中央位置。黃斑點出血常見於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現時普遍療法是直接在眼內打針,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以此抑制血管增生,便可穩定或保存視力。但弔詭的是,亞洲大約25%至40%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歸屬的類型: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CV),特性是容易嚴重出血,臨床不少病例都因黃斑區大量積血,即使注射針藥也難起效,只能接受逐漸失明的結果。
嚴重黃斑點出血之所以難治理,原因是不正常的血管增生病位已深入到視網膜底層的脈絡膜,其箇中病因不明。基於視網膜細胞供血要靠脈絡膜,當大量出血養分難以供應,視網膜細胞便會急速死亡,再加上積血會釋放鐵質產生毒性,亦會纖維化結疤,變相也對視網膜細胞造成破壞。影響環環相扣,為了在病情較早階段盡快「處理」積血,最新有一種類似雞尾酒混合療法的手術方法:褪血療法。
褪血療法是一種三合一療法,治療過程一要先切除玻璃體;二要直接注射藥物及空氣入視網膜底層出血位置,藥物包括抗凝血劑、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而三要在眼內注入氣體,利用氣體物理性較輕上升的原理,「迫使」積血沉向眼下方、往視網膜外圍褪走,離開黃斑區中央位置,從而減低對中央視力的破壞。臨床初階段評估,病人一般可恢復一半視力,療效很視乎出血位置、出血量及出血時間而有別,但要注意手術可能會有併發症如出血、發炎、細菌感染、視網膜脱落及黄斑洞等風險,且術後患者仍要持續跟進黃斑點出血的眼內注射治療。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曾智偉